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村治研究,系由"村民自治"的政治学研究发展而来。在"治理"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之时,村治的内涵便由"村民自治"发展到了"村级治理",并进一步扩展到"乡村治理"。随着更多主体(政治、经济及社会组织、个体)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是经济贫困、文化贫困、体制贫困、环境贫困并存的地区。在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推行依法治村的战略举措,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依法治村是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三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实行依法治村的重要举措   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体制贫困是制约湘西南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规章和制度建设,依法治村,使村里重大决策、材务管理、村务监督、民主选举等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正轨化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扫除制约湘西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此,湘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加快农村规章、制度的建设,积极引导村民走向依法治村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由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再到区域比较,是农村政策研究的基本进路。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中的个案调查的核心是撰写村治模式。村治模式的撰写,可以克服目前以人类学为代表的个案研究的代表性困境。  相似文献   

5.
村庄治理要依托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在农业税被免除以及“村财乡(镇)管”制度颁布落实之后,由于村级财政汲取渠道缩小、汲取手段和方式受到更为严密的监管和控制,使得村级财政出现汲取能力不断弱化、收入不断减少的状况。村级财政“空壳化”,使得村集体组织在治理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负债治理局面。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6.
善治是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与使命。在中国政治场域下,治村精英与制度都是乡村治理中的关键要素,但实践中治村精英却总是与制度形成相互制约与掣肘的局面。然而,要达到村庄善治,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必须“和谐相处”。采用个案分析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剖析山西省L村的乡村治理实践,描述了L村如何摆脱了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的张力惯性,形成两者之间耦合。具体而言,就是在“强精英—强制度”组合下治村精英主动创设“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拓展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并依靠这一制度实现了精英向制度化权威转换,获得了村民支持,提升村庄的治理绩效。最终,L村以治村精英与制度的耦合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7.
村治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兼评几种流行的村治研究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治即乡村治理,它是指乡村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与调控。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背景决定了村治不可能独立于国家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之外,而正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动决定了村治的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本对一个村庄的选举过程进行了描述,认为选举是村庄政治场域建立最为集中的表现。选举过程中包含规则竞争和策略运用两个方面,前一个国家占有主导权,后一个则是村治精英的主要角逐场。本指出,村庄性质的判断前置于村庄政治研究,是对村庄治理研究丰富性的一种化约,不利于村治研究进程。因此在国家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和制度中心主义三种范式中,抽取策略作为研究中心,以观察其最后导入制度抑或回归事件,是引入场域作为研究框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力平 《培训与研究》2006,23(7):60-62,69
基于权力、法律、伦理等不同的关系,社会治理可分为统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三种类型。就西北民族地区而言,村级治理主要体现为统治型社会治理,管理型社会治理的作用越加凸现,但服务型社会治理在某种程度上缺失。实现统治型治理、管理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的转变,必须解决好县、乡、村关系及宗族、民族与宗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村治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农民行动单位作为关键变量来构造不同的村治模式,不仅有以江西、福建宗族农村为代表的大规模行动群体的村治模式,还有以湖北荆门农村为代表的以农户为主要行动单位的家户型的原子化状况的村治模式。从我们已有的调查经验来看,在安徽阜阳,以兄弟、堂兄弟强有力关系为基础的小亲族群体,构成了阜阳农村村治的显特征,可以称作阜阳村治模式。与阜阳农村以小亲族为主要行动单位有所差异的,是陕西关中农村以户族为主要行动单位的村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称作关中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个案村的描述与分析,指出贫困山区的流动人口在挣脱土地和乡土规则的束缚之后,并未融入新的生活秩序之中,反而在异地处于边缘性的境地.这种无序的经历内化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铸建成反秩序的行为"规则”.当他们回流后,这种"规则”进入乡村,冲击原有的规则体系.而目前的村级治理对此束手无策,从而导致村治秩序的震荡.笔者最后指出,只有将外出务工带来的利益期望内部化,将人口流动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村治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村治——乡政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乡政村治,是治理乡村的活动。乡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和一定的集权性;村治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民主性。乡政、村治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活动,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都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就村治对乡政的作用而言,村治是乡政的基石。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的国家政权,都有着高度集权的烙印。即便是在这些集权政治之下,乡村政治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亲民”或“民治”的特征,在农村基层,朝廷一般不直接委派行政官员,而是在村民中物色“代表人物”充任村治头领。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豫东安村为个案,探讨了人口大量外流对村级治理的冲击,认为村庄人口大量流出造成了村庄治理的困境。其表现为:人口外出虽然带来了村庄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村治的汲取能力弱化;村庄优秀人才的外流造成了村庄权利组织的虚化和后备力量缺失:村民政治权利观念淡漠,村庄公共权利组织权威下降;村民生活好转但村庄治安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面临来自系统内外的巨大压力。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保障农村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已然成为了"三农问题"研究的核心关注点。文章以衡阳市为例,基于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内涵的把握,通过对衡阳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实的分析,提出了衡阳市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发展道路狭窄,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等诸多发展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文章从资源禀赋、股份合作,精英治理和民主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衡阳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晓峰 《四川教育》2023,(12):13-14+18
作为一种介于区域教育治理与学校教育治理之间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学区治理基于学区实际,力图通过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治理过程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的保驾护航,努力开掘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各方教育力量,进而凝聚学区治理合力,催生学区治理活力,提升学区治理水平,切实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在“有学上”的基础上“就近上好学”,进而破解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乡村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微观基础,其治理成效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社会整体治理水平。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积分制作为村级公共事务的治理工具,在激励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全国各地持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部分地区村民积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财政不足、主体缺位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陕西省Q县F村为研究案例,经对其村民积分制地方实践调研发现,F村作为陕西省村级经济发展强村与乡村治理示范村,其运用村民积分制与环保卫生、乡风文明建设等村庄事务相结合,显著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的同时,仍存在村民积分制治理手段陈旧、治理深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F村应将村民积分制与产权改革相辅,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强化“村”“民”纽带等手段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全国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地处城郊或乡村、交通状况对村治的影响不显著;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在村治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东部农村治理的民主程度略强些,更倾向于"海选"、财务公开周期短,不过村支书在其中多数村掌控财权。经济因素对村治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村,民主治理的程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经济发展对民主发展的正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组织“一肩挑”治理模式是优化当前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实践。结合行政过程理论框架,基于江西赣州H村“一肩挑”模式实践的调研,旨在对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模式的推行效果与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一肩挑”模式简化了镇-村关系,在权力集中的同时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效率。为了进一步维持“一肩挑”模式在决策和执行环节的优势,一是需要两委协调配合,提高交叉选任比例。二是提高村民参与度,调整选举机制。对于当前“一肩挑”模式带来的监督压力问题,建立新型镇-村关系是探索保障“一肩挑”模式稳定运行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村级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应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原则,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国欢镇村级财务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各项农村政策的实施,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混乱,村会计结构不合理,村干部财务管理处境尴尬,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目就如何改善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挖出厂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