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人移民家庭中的母女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冲突,是具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母亲与接受美国个人主义文化教育的女儿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美国"熔炉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美国文化强大的主要原因.母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美国先进的个人文化教育,是华人移民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功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3.
涂敏  贾丽丽 《考试周刊》2009,(14):35-37
本文通过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银冠》的解读,展示了犹太文化与美国社会主体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认为在冲突中进行融合是犹太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史上出现过三种文化冲突:宗教冲突、语言冲突、种族冲突.美国为消除差异性,倡导一种文化,在实践中都宣告破产了.在当代,美国奉行多元文化主义,尊重差异性,为解决文化冲突提供了一个历史范本.  相似文献   

5.
庞德是伟大的诗人,是翻译家,是法西斯的鼓吹者,是反犹太主义分子……透过庞德与美国、英国及欧洲大陆、中国、日本等的关系,可以看到庞德作为诗人和公民的身份冲突,以及其作为意象主义者对异国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讨论和评述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中西文化比较的著作,从中窥探出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冲突时的心态和应对之方。从而揭示了梁漱溟文化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Brian 《高中生》2012,(22):42-43
耶鲁教会我很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以貌取人"。美国文化跟英国文化,甚至欧洲文化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英国度过的两年让我见识了大多数英国人传统的保守和严谨,而相比较之下,美国人更为随意,崇尚个性和自由。尽管一些美国人的外表可能极其平常甚至邋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泛泛之辈。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介了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外数学课程目标中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列举了英国、俄罗斯与美国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指出了国外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美国阿拉斯加文化数学项目。  相似文献   

9.
文化冲击视角下的乔治·奥威尔与《马拉喀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冲击的视角分析了乔治.奥威尔的《马拉喀什》,讨论了英国文化或者奥威尔的个体文化与马拉喀什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阐述了二者在葬礼文化生态和农耕文化以及平等和自由方面的冲突,认为这些差异和冲突导致了奥威尔的焦虑和愤怒,导致了他对马拉喀什文化的排斥性情感和误读,从而对这篇随笔散文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20日,英国文化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英国文化协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信先生出席活动,介绍了2008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庆祝英中文化关系发展取得的卓然成绩。  相似文献   

11.
电影《撞车》反映了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种族人群的冲突、融合与再冲突,同时体现了少数民族人群在美国白人面前人格结构层次的不正常转换。本文通过介绍电影《撞车》来分析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的人格问题。美国的人格缺失与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实质息息相关,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前在大学中出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日趋尖锐的趋势,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冲突的起源,全面解析大学中学术文化和行政文化的差异,并以美国院校的案例说明两种文化冲突在大学中造成的误解与敌意,最后提出校长在探索大学和谐文化中的职责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静艺 《海外英语》2013,(3X):191-192
该文主要通过族裔散居的视角分析查蒂·史密斯的小说白牙中少数族裔二代移民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探讨他们内心在宗主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示了英国北伦敦的一幅后殖民图景,小说直面当代英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探讨了少数族裔在英国的基本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对文化多元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Brian 《课外阅读》2012,(14):31-33
耶鲁教会我很重要的一课就是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以貌取人)。美国文化跟英国文化,甚至欧洲文化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英国度过的两年让我见识到了大多数英国人传统的保守和严谨,而  相似文献   

15.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中美文化之间的融合,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突和斗争。小说结局的融合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作者未实现的愿望,它真正代表的是美国文化和华裔文化的融合。本文将从小说的内容和小说的作者来分析美国华裔在美国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文化身份的探寻、中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并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赵健秀与汤婷婷之间的"赵汤论争",从侧面反映出华裔在思索自我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美国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间的碰撞、冲突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福斯特把小说的女主人公露西置于英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的冲突中,直接导致了这个中产阶级女性文化身份的分裂及嬗变:露西在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下,文化身份分裂为渴望融入意大利世界、享受美好生活的露西与被英国中产阶级男权意识牢牢束缚的露西;最终在爱默生父子的影响下,露西抛弃了她中产阶级的文化身份,与英国下层阶级的男子结合,成为了边缘化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牧歌》中罗斯解析了父子冲突这一犹太文化母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冲突的焦点从对犹太传统的反叛转向了对美国价值观的背离。母题的内核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由狭隘走向普遍。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经济的振兴,英国积极招募外国的廉价劳工来填补自身劳动力的缺乏。随着大批的移民的不断涌入,英国的民族和种族成分变得日益复杂,社会文化变得格外多元,种族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为了让外来移民更好融入英国社会,促进社会的融合,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文章将英国社会融合政策的演变分为三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通过解读英国各个时期所实施的社会融合政策,旨在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政策提供思考和借鉴,进而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语言蕴藏文化,同时又受其影响和制约。文章通过对当前美国热门政治流行语背后文化维度的深度剖析,揭示出当前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冲突以及主流文化群体和亚文化群体之间的碰撞和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