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业资讯     
《职业技术》2004,(4):61-64
NO.13条措施确保新增就业900万人据中国青年报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宣布:国家将采取3条措施,确保今年新增就业900万人。这3条措施包括:进一步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培训力度,加强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进一步完善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扩大就业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并加强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工作。据悉,今年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是: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财政部门努力做好并轨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7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创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同期最好水平。财政部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赣县从切实维护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进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做强做大劳务经济,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6月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46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43.7%,净增了289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45人,其中"4050"大龄困难就业对象实现再就业238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3.8%和62.6%;为自主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5433万元,扶持了811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带动2864人就业,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472%;城镇职业培训补贴461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2.2%,其中创业培训补贴201人:省外劳务输出1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00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190万元.  相似文献   

4.
时志刚 《新高考》2008,(3):15-18
【热点综述】 1.就业再就业工作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2007年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105万人,预计全年将超过12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6万人。2007年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2006年底再下降0.1个百分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在促进就业的具体做法上将更加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以此来确保全年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以上,其…  相似文献   

6.
新月 《教育与职业》2005,(10):16-17
劳动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宣布:我国2005年新增就业90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传统行业将会继续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农村大量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问题同时并存,这就使就业和再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难度就会更大。根据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提出如下若干思考。一、继续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首要问题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尽管面临的任务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但首要问题仍然是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大量…  相似文献   

8.
为使用人单位、下岗失业职工和广大求职者更好的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办事程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求职者自主择业和多渠道就业,山东省蓬莱市建立了用人单位、求职者及就业服务机构三方互联互动的就业网络,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如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文章根据当前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和再就业工作的实践,提出创业是最大限度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就业——可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体再就业问题;创业——可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群体再就业问题。从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创业观念、营造创业条件、选择创业方向、享受创业优惠的政策、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等方面展述。并着重从“创业”的角度去探讨这个困扰我国经济、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企业内部市场化问题,企业的腐败问题,再就业人员再失业问题都是构成我国大面积失业下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失业下岗职工就业观念落后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客观利益问题。再就业率达到100%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政府在推进再就业工程中必须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就业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分析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产业政策拉动就业增长战略,坚持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和谐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战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战略,鼓励企业推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强化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劳动力市场变化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多样性的就业模式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变化适应调整的分析,论述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模式变化的基本情况。就规范劳动市场的就业模式,提高就业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退休年龄政策老化,使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相关政策的改革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延迟退休年龄随之进入议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存在两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在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压待业劳动者就业,加重就业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不会加剧就业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在就业及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延退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正负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聘用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相比,学术劳动力市场受到更多社会制度和规范的约束,表现在学术人员的工作具有更大的保障和稳定性、学术人员工资的变动弹性较小。在学术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殊的教师聘用制度。以终身教授制为代表的教师聘用制度,既具有保护学术自由的制度含义,也具有提高效率和激励作用的经济含义,是制度和效率有机作用的结果。在借鉴大学管理的国际经验、建立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时,设计一个兼顾社会制度与效率因素的教师聘用制度是关键所在,而我国目前缺少办学自主权是制约大学学术自由和效率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就业能力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无处不在,并被赋予相应的具体涵义,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中得到体现。作为一种复杂的、经常变化的概念,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和完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西方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结合国外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迁,对就业能力的概念发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作为一个探索性概念和政策分析框架的潜在价值,有利于识别界定就业能力概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对政策有效性的感知应成为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效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不同性别、生源地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群体在对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的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实效的感知上都存在着一些显著性的差异。在拓宽就业渠道和相关配套政策中,男生比女生、农村比城镇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认为西部和基层就业政策对就业有帮助。在政府完善就业劳动力市场体系的政策中,家庭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缺乏的毕业生认为"整顿就业市场秩序"和"建立就业网"对他们就业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地区反复出现的人口、就业剧烈波动和大规模农民工返乡潮,使得“民工荒”问题雪上加霜。尤其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速以及政府最近几年大力实施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大量农民工返乡或者就近择业,致使来广东择业的流动人口出现较大波动,对广东劳动力市场稳定性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分析劳动力变化趋势特征,研究劳动力供求变化对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性影响,并探讨广东省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相貌歧视、户籍歧视、疾病歧视甚至学历歧视、方言歧视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过剩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为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篇文章首先考察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毕业生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就业率、过度教育等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前后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走向;基于这一系列的现状与预测分析,本文最后预测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就业歧视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并正日益成为妨害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建构和谐社会的消极因素,亟待我们采取相应的制度措施和适当的、完善的法律手段规范和干预劳动力市场。市场管理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怎样运用市场管理法干预、如何干预是经济法应对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