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关系性存在。通过考察广义的社会、狭义的社会、市民社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通过对和谐社会出场语境、和谐的内在结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可知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概念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和谐社会的重心在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只有从狭义的社会概念出发,才能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公共关系的目标、主体、理念、实践活动形式等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同一性,因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各种公共关系实践形式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谐社会是一个主体间达成合理共识的良序社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能及时化解。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形成权利与权力的合理界分,培育公民的现代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消费,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本、公平、生态、全面均衡的和谐消费。消费涉及各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这就必然地要求消费必须以尊重其他主体的自由与权利为前提,必须顾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维度,才能实现和谐消费。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内容实质,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选择。本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解读和谐消费的内涵与外延,探求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发展.分析了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未充分以人为本而致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及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目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与妇女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即和谐社会建设与妇女社会参与目标相一致,和谐社会建设与妇女发展相促进,妇女社会参与面临的问题对和谐社会进程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注意提升妇女的社会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应该看作是企业的一种负担,而应该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是要把企业的目标,和党、国家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自觉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使企业内部的矛盾不发展成为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经济增长与事业发展的统筹,是人口素质与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政党的先进性与社会的和谐性,二者实现途径、实现过程、目标归宿具有同一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是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以社会和谐为追求目标的学说,社会系统论本身就是“和谐哲学”,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原则与理论指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充分体现和实践了其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作为一种美学概念,它普遍存在于文化艺术、工艺制造、工程建筑、自然生态中。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学概念,普遍存在于家庭关系、社会发展、国家与地区的关系中。中外思想家的和谐学说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原料与理论准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两种和谐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该关注三项基本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导引政治方向、提供政治动力、营造制度环境、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中寻求自由——论格林的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社会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但个人价值依然是自由的最终价值标准.在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格林把自由和民主结合起来,变早期的消极自由观为积极自由观,既推进了自由主义的演进,又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信仰危机是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现象。它是社会结构变迁、现实生活变化和价值观念转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信仰危机的出现将导致信仰内容的缺失,使人们丧失精神动力,给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仰在民族精神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仰教育,重建科学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民众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理性思考,认真分析,找准对策,切实解决,以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内容广泛,其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职能,社会冲突的调控职能,内外侵犯的防卫职能,整个社会的代表职能。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大或强化,不仅对本国社会生活,而且对国际社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真谛,指导我国处理好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全面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社会和谐观,是他对要实现怎样的社会和谐和怎样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认识。毛泽东构想与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模式集中体现了他晚年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与看法。毛泽东对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模式、实现途径的基本认识构成了他理想模式中的社会和谐观。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