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模式备受关注。书院制倡导通识教育,其价值意蕴、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补促进的。周口师范学院知新书院深刻把握与认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价值,充分发挥“书院制”独特优势,实现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创新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互动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两者的实际教育效力和整个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促进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实践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动的逻辑基础。教育生态学的提出,使教育成为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更为广泛的社会现象,为我们研究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开辟了一个新视野。通识教育蕴含人之为人的价值维度、通识化人的价值功用以及人性和谐的价值指向,内在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培养目标,隐含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内化于通识教育,两者可在共生性的生态体系中实现功能互补、动态成长。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动需要贯穿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开放互动的价值理念。此外,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融合、创新互动不是简单的谁隶属于谁的问题,而是彼此间的相互改良,即要使双方在互动中有所融合,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因此,丰富教育内容、构建互动平台、提高教师素质等成为两者融合互动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两者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通识教育勃兴于对“完整的人”的追求、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的关注。无论其教育理念还是教育目的,都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契合点和会通之处。在新形势下,通识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普及通识教育理念、完善通识教育目标以及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当代中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应考虑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回归教育本原,以培养健全人格、和谐身心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体系。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我国本科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弘扬通识教育理想,建立基于通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培育有教养、有思想、有思维、有能力的“社会的人”、“自我的人”和“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不以职业和实用为价值导向,而是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养,有别于专业教育而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构成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双重主题。通识教育对法学本科教育起着引领作用,根据在于,法学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有机体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法律专业教育的“主导技艺”,通识教育推动法学专业教育的精进。通识教育引领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包括人文主义理念的引领、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以及通识课程体系的引领。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虽分属于不同的教育体系,但两者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方面均有许多共同之处.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对通识教育的政治引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二者的关系、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情况,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有教养的人"、"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大学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经验,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沟通和整合人类文明的能力与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虎 《天津教育》2011,(6):32-3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追求,不仅满足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顺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在需求,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找到与通识教育的结合点,才能使通识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通识教育理念或方法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才能使二者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理念的推广,历经学术自治倡“通识”、法典间控限“通识”、民主意识唤“通识”、政治理性促“通识”四个发展阶段,反映出地区不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变迁中的不断博弈。蕴含于“通识教育”中的“辩驳”传统和批判性意识伴随在民众个人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促使教育行政主管当局不断调整政策以满足学术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前,党的教育方针只提"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曾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之争,争论之后仍提"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改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①,江总书记强调了这个提法.②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已经被广泛接受。然而,这个概念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时代局限性。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及其目标、任务和教育工作不断变化",专业教育"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概念应随着高等教育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地被重新审视。当下的高等教育是由大学、专门学院、研究生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提供的所有类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媒介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教育从"保护主义"范式走向"不伤害主义"范式是现代媒介发展的必然."不伤害主义"媒介教育是信息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媒介伤害日益增多的现实,媒介教育研究需要从专门的传媒研究领域拓展开来,道德教育领域应加强对媒介教育的研究,媒介教育需要走向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是具有明确职业指向性的教育,这是其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提供教育机会,满足人们的受教育需求,体现教育公平和人本关怀。因而,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就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此,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应是兼顾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两大功能,且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动态平衡模式,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文章认为,在自由教育演变到通识教育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由教育的对象、目的、课程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各国和不同地区在使用同一一般教育概念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源于美国的一般教育课程将逐步成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才教育思想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对清华大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梅贻琦以通才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开创了清华大学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已衍生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方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实效的重要路径。基于慕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就该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三十年发展历史,经过起步萌芽、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稳步提升的发展格局.展望未来,湖北雀高等职业教育应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湖北率先实现"中郝崛起"和"教育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