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就要求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善用批评、鼓励和赞扬的教育艺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显性教育中逆反心理成因的教师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式。在显性教育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制约教育的预期效果。由于显性教育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情景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探析。从教师视角看,学生的主体性内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薄弱、人文关怀式微等三方面是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面的灌输固然必须,然而父辈、师长的说理,由于年龄、情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常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减弱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情景性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逆反心理。老师在不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学生情景性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学生犯了错误,本身已觉不对,心理也觉得有愧,如果老师不顾情面、不分场合,仍然旁若无人地人声训斥,就非常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景逆反心理,使学牛,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与你唱对台戏,置老师于难堪被动境地。批评不当,还会使学生禁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吴师 《中学文科》2007,(8):116-117
现实中由于学生逆反心理存在,学生思想工作中传达的某些内容往往不能为学生所接受。思想工作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常见外在表现为对思想工作传达的内容不予理睬.驳斥思想工作中的某些论点,歪曲或误解思想工作中传达的内容等。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握住学生内在的心理规律,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条件,将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中专生存在的严重逆反心理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分析和对待。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中专生逆反心理在各方面的主要表现;其次是剖析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第三是加强中专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研究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确对待并且选择最佳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合格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时期,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学生前程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注意优化教育情景,采取正确方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学生的成长“清淤”、“护堤”。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中学生常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当前我们道德教育质量低的重要原因。只有想方设法去减弱、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才能提高我们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解释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倡导教育应在了解逆反心理的基础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积极姿态预防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促使其向积极方面转化。本文首先界定了逆反心理的概念,然后从教育方法不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两个角度详细的分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接着提出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促使其向积极方面转化的几条途径,其中包括充分发挥情感因素作用,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在文章最后提出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按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分析,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与教育目标、方向相背而驰的不顺从的一种反向心理状态,属于“不良情绪”范畴。逆反心理是一个危险信号,学生的很多坏习惯大多都是由这种不良心理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学习常常会表现与与接受相反的状态,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已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教育工作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辛崇粉 《现代教育》2003,(12):40-40
注意把握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德育易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充分认识,注重把握利用它,才能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欲逆不妨先顺──怎样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余竞然“逆反心理”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脱离正常思维轨迹的内心活动。把它理解为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和心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持抵触情绪甚至...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逆反心理,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通过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对教育客体进行深层次教育,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对策,把学生的逆反心理化解为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的良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缘起 现代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不少教师把中学生当作应试备考的“机器”,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正常的发展需要,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严重的逆反心理。目前,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行为已使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相对紧张,同时也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有利于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