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我们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异,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其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从学习方式的差异去进行分析,比只从智力方面分析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重视“教”的研究。其弊端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次课改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学习方式的内涵、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新课程改革中应着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与传统方式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广大教师分析、鉴别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因材施教、制定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习风格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学习风格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对学习风格的内涵、构成要素、分类及其测量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为广大教师分析和鉴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开展因材施教、制定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差异教学能有效兼顾学生在学科基础、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着“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理念,探究学习风格概念、类型以及学习风格差异的特点,从观念上肃清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两个问题,即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同时以“和谐发展”观念为指导思想来看待对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关注,做到“关注个别和关注全体”,关注“优势方面与劣势方面”二者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从匹配和失配教学的角度,从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就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行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还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术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同一性”.而忽视了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实际上,要求每个学生在同一领域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美术课在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依据个人特长.实施“个性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本文分别研究了各种分层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纵观目前教育现状,由于过多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学习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教学隐性分层施教的必要性1 .分层施教的原因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 ,儿童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 :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 ,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 ,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因此我们历史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 ,就必须掌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因材施教相冲突。其优点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为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大批人才。但是以忽视学生的个别…  相似文献   

10.
学习风格是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模型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风格模型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针对国内外关于学习风格模型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发展现状、特征等进行了总结,并从发展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促进学生有利于其终身持续发展的主体性素质的发展。围绕这一核心,近年我们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前的小学课程体系存在着以下弊端: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圳练,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过于注重接受学习,忽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等等,为此,从2000学年度起,我们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意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重点进行了“综合学习”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有利于加强实践性,体现时代性,突出创新性,增强趣味性,扩大开发性,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辛雁 《内蒙古教育》2003,(11):16-18
了解了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有良性的,也有不良的,同时更加清晰的感觉到,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更多地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倾向、学习策略等方面。一、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的改造学习方式,也叫“学习风格”。迄今为止,“学习风格的定义差不多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者一样多”,这些定义的着眼点尽管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采用或偏爱的方式,即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学生较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Reid感知风格理论和研究成果入手,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对学习风格的培养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调节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风格以弥补其自身的风格缺陷,使学习者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更灵活有效得使用学习风格,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本实验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基于学习风格培养的教学任务实施、对控制组进行常规教学任务实施,进而对受试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学习风格变化、成绩变化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课堂观察表表、访谈等定性文字分析来验证量性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风格、学习成绩的前—后测都具有显著差异。控制组在学习成绩方面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提高数值都低于实验组。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进行“农村小学同级复式、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1、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虽然具有其共性,但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国外研究者通过对一组同龄入学的6岁半儿童进行智商测定,发现其中65%的学龄儿童与该年龄期的智力水平相一致,而其余20%的儿童低于该标准,另外,15%的儿童则智商超过一般标准。智力活动程度差异最大可达1:15,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顺应这种层次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2、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从孔子、孟子到张载、王宗仁等历代教育大家都反复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习过程上的差异性,着重从中等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在这种“大一统”的课堂里,程度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上不能满足需求,其学习潜力无法全部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压抑;程度差的学生学习进程慢,很多东西教师讲过了他们还没听懂,长此以往,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而采用分层教学,既是克服课堂教学上“一刀切”弊端之良药,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必需。 3、分层教学符合教学的可接受原则。原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之“人际交往智力”的学习风格——小组教学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我们倡导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但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不知怎样合作学习或不愿意合作学习.结果出现了两类尴尬的课堂:一类课堂叫“表面热闹下的空洞无物”.正如上海特级教师李惠军在《我思、我行,故我在》一文中所言:“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环境氛围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多元智力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因此,评价学生的智力学习也应该多元化、多样化。本文对现行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韩松 《远程教育杂志》2010,28(2):106-110
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学生的主体是成人:戍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学习风格的差异是个性特征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进一步提高远程教学的自适应性,必须充分考察成人学习风格对学习绩效的影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提供支持性资料和形成整体性认识.并从认知风格、教学风格、情感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探讨,以便在教学目标和学生偏好之间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涵义是塑造良好的知识结构、实施“无为”教育和“对话与启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从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学会做学习计划;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测和调控;训练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价值意识,选择正确的目标导向、归因方式等;培养学生调控学习环境的能力,积极营造或选择、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教学进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种种因素的束缚,广大的语文教师考虑较多的是怎样把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完。以便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进行着大胆探索与实践。有些教师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结出了硕果。相反。有些教师却走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误区。未能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艳 《成才之路》2009,(30):20-21
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