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必然性,包含许多积极因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号、一种警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从积极层面理解、认识、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的必然性,本文从逆反心理的成因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面对中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要认清其实质与心理构成,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议题,我们要正视中学生逆反心理,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对961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68.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29.5%的学生"经常存在"逆反心理;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习水平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状况存在群体差异;亲子关系、他人的尊重、生活满意度、性格特点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66.6%的中学生认为逆反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有较大影响,消除或克服逆反心理倾向的策略以选择亲人、朋友帮助为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开展中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必须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和特点,分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运用疏导策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中学  张琳 《中国教师》2009,(Z2):256-256
中学时期是其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无论是社会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都要正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多正处于青春期前后时间,正是逆反心理比较突出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像一个反冲活塞一样堵塞了德育渠道,冲击了教育效果,一直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作用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指中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厌恶、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两方面,一是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著时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必然性,包含许多积极因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号、一种警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从积极层面理解、认识、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生德育中消极逆反心理的特点 中学生德育中的消极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在接受德育过程中由于受某种原因(如教育者或教育内容、形式等等)的影响和刺激而产生的对某事物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消极否定心理状态.在学校德育实践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越是宣扬某个典型,越是有人不买帐,甚至有意疏远;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反而会激起一些人的同情和亲近;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有人偏要去做等.中学生这些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来处理问题的行为,在心理学中归属为消极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8.
龙莎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88-190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它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逆反心理的一些表现、它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揭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最后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阶段,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且给出了四种转化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以期让中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心理 ,是一种抵制正确、维护错误、违背常理、背离社会规范的反常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使学生听不进教师正确的意见 ,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 ,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