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二要求学生认识: 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但它没触动封建制度,因此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和富强。唯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才是中国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4.
课本在第 5 8页和第 10 3~ 10 4页两处都说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前后重复 ,而且颇有出入。第 5 8页说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而第 10 3~ 10 4页则说 :“他们主张 ,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第 5 8页说 :“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第 10 3~ 10 4页则说 :“在政治方面 ,他们大力宣传西方的议会制度 ,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到底是部分还是全体$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杨才泽…  相似文献   

5.
《新政真诠》是近代思想家何启、胡礼垣合著的政论集,包含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和政治观念,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可以称得上是近代社会改革与进步的先声。在书中,何、胡二人批判专制统治,倡行议会制度,呼吁废科举纳捐以选拔人才,提出了很多政治改革辅助措施。这些政治思想是何、胡二人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70年代前后,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不仅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思想界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即早期维新尽想。作为晚清政坛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的翁同龢,他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维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 早期维新思想上承林则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下启戊戌时期康、梁等人的变法维新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中而又极其微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陈炽、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早期维新思想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要求学习西方,改革图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独立自主地兴办民办企业和进行社会改革。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部分地接受了早期维新思想,思想上逐步倾向于维新变法,这是他一贯的政治主张的自然发展,也与当时的形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搞洋务运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因此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他们通过比较英法美德的议院制,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适合于中国。然而,他们对西方自由、民主、民权理念的认识相当混乱,又用西方自由主义解释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议院制有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之风。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二)7.读历史的人往往很同情光绪皇帝,认为他是维新派的一个皇帝并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试就维新派的基本要求与百日维新实践之间的差距,谈谈你的看法.[思路]试题所提供的观点带有普遍性.对初学历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蒙养院(园)制度的确立(1903~1918)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传统的封建教育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对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世纪末,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开始学习和介绍西方的教育制度,积极宣传儿童公育思想,为清末中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1901年,清朝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并开始兴办新式学校。这种“兴学育才”的需要,是清末…  相似文献   

10.
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  相似文献   

11.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增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扼要介绍了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思想.成就.作为过渡性、转折性阶段的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它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什么关系?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高中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脉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期维新派的开山祖冯桂芬的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做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史称"同光中兴"。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危亡的地位,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议院制,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样板。然而,他们又用中国文化解释西方的议院制,并且对西方自由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主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主革命力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提倡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是中国人民反对不平等条约思想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认识到不平等条约严重影响中国的国计民生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对中国主权的侵害,主张通过内部改革、外交手段,以及利用国际法等途径解除其压迫。维新派的认识,能与民族危亡联系起来,并注重经济方面的危害,同时又存在缺乏完整性和理论高度,以及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幻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而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中下层士绅或正处于转化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其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表,具有独特的阶级属性即“转化性”,而并非通常所说的“软弱妥协性”;由此所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全局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6.
1 借助中国伦理精神,汇入西方伦理观念,顺应中华民族心理,更新伦理意识,这是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上的一个特点。义务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闯入中国,西方的“人权”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两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人民“深种奴隶之根性”。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铲除对国家民族兴亡漠不关心的奴隶主义思想,也曾提出过权利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并发挥了维新派们的“权利”思想,分析奴隶主义的危害,抨击中国历代“圣贤”以服从柔顺为要义的道德;他们认为要肃清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就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早期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的时间研究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必须要回答早期改良派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问题。有的论者往往一概而论,说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是中国大地上同时产生的一对孪生儿。这个观点,大有商榷之必要。洋务派是19世纪60年代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产生的。而早期改良派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同中国资本主义中私人资本的发生发展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张振林 《文教资料》2005,(32):184-185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光绪帝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拯救民族危亡。因1898为戊戌年,因而这次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那么这场运动的发生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呢?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要代表是指冯桂芬(1809——1874)、容闳(1828——1912)、薛福成(1838——1894)、马建忠(1845——1900)陈虬(1851——1903)、陈炽(?——1899)、何启(1858——1914)、郑观应(1842——1922)等.这些人有的曾属于洋务派官僚,有的受过欧美资产阶级高等教育,有的是由地方官僚转化的商人.他们都受到西方资本主少思想的影响,要求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改革中国的封建弊政,以有效地抵抗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们在经济上都程度不同的提出发展民族资本的方案,认识到必须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保护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中国才会走上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