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大学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讨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时,往往将其归咎于学生"主体权利"的丧失.而当我们将主体构建问题置于质量管理视角下,通过讨论"学校--学生""学生--社会(雇主)""学校--社会(雇主)"3对关系以及分析学生在这3对关系中分别承担的"消费者""商品提供者"和"商品"3种角色扮演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发现,主体性构建的关键不在"主体权利",而更在于"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增值过程"。只有消费者才是质量的裁判,这是确定评估主体的依据。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质量主体"缺失,这首先表现为大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缺失;其次表现为就读经验之过程没有成为评价的核心。因此,要鼓励质量主体——大学生参与评估,并注重对学生就读经历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增值过程".只有消费者才是质量的裁判,这是确定评估主体的依据.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质量主体"缺失,这首先表现为大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缺失;其次表现为就读经验之过程没有成为评价的核心.因此,要鼓励质量主体--大学生参与评估,并注重对学生就读经历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未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而要正确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首先要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质,即高等教育管理并不是学校的一小部分,而是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有了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之后,学校管理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基于此,文章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三个主体:学生、教师及行政部门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力求高等教育管理能够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高效、专业的组织机构是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的执行主体。美英等国在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下,建立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证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成为保证本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宏观质量保证政策体系和组织机构框架已经形成,但是院校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分割到管理职能部门中,专门化的质量保证机构缺失。对比国内外机构建设情况,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应当纳入多元利益主体,围绕核心质量因素设置内外质量保证机构,明确其职责和工作规范,加大质量保证所需的人员队伍建设,以提升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济法责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重点探讨了当前我国经济法责任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经济法责任形式尚未独立、经营主体的责任无法追究、诉讼主体目前有所缺失、缺少独立的司法与执法部门等问题,分别从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维度,提出了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完善策略。旨在能够为有效解决经济法责任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环境下高等教育政策主体拓展为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合作主体、评价主体、影子主体,其责任为适应共同治理而相应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政策主体履行责任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完善公共治理环境、提升政策主体能力、强化政策主体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问责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高等教育性质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正是问责主体;高校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以及接受者。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确定高等教育质量责任、责任追究和问责救济,从而初步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点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正在经历从以政府主导的外部控制向以高校自控为主、内外结合的演进过程。作者从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参与人"出发,对现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中的四大利益主体博弈进行分析,探讨主体博弈规则缺失及其原因,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19-123
高等教育其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的矛盾突出,构建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高校应对教学质量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其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有鉴于此,论文从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主题背景入手,分析在加强自我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如何突出高校主体地位,借鉴企业界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于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实践,对如何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制度,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合型高校自身特点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梅州山区城镇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存在问题,简述了问题来源及其特征表现,得出了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存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梅州山区城镇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媒体曝光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防范教育刻不容缓。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责任主体缺位现象,尤其是作为主要教育责任主体的教育行政部门严重缺位与不作为,导致普遍的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缺失。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部署、协调、管理与监督作用,创造条件,赋予学校与家庭实施预防性侵害教育的能力,在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系统工程中发挥预防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社会责任感的核心凝聚力来推进。在现代性社会里,主体的责任缺失,引发了许多关于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的问题。强化对主体责任教育,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人类才能和谐生存。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回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是指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新生事物,评估主体必然存在某种先天不足,现实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评估主体的完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增强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扩大评估主体的社会来源,提高评估主体的专业素养,并促进评估主体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因素有哪些,这些办学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反映了高等教育举办权的分配状况,决定了不同办学主体的利益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立"与"办"不分、多元办学主体的合作性不够等问题,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为:区分大学的"立"与"办"、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选择适合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必须明确质量保证的主体,落实主体的责任。然而,在当前远程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实践中,对质量保证主体的界定并不清晰,责任划分也不明确。对质量保证主体的明确以及主体的地位、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推进远程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工作,提升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本文从主体的概念内涵出发,结合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实践,认为远程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的主体为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并提出各主体间是基于媒体的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瑜 《继续教育》2009,23(7):30-3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由数量满足型的外延扩展转向质量提高型的内涵发展道路。在这场变革和转向中,高校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培训中学科不平衡现象的凸显、培训主体意识的缺失、利益性矛盾的冲突、评价监督体系的滞后等因素消解了师资培训的整体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实行全员培训、唤醒教师培训主体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高等教育管理中,高等教育主体没有得到全方位、正面的理解和诠释。应把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来看待,必须对其调节者和控制者有充分的认识。在“1+1+1=1”模式下,对高等教育管理主体进行新的解读将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的和谐发展,也高度体现了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