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古以来,编辑无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神州大地上的编辑工作者们才提出了创立“编辑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编辑“无学”的旧面貌,竟然产生了一个编辑学科群。真令人欢欣雀跃!  相似文献   

2.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02,(4):12-12,15
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编辑学研究,已经历二十多个春秋。1992年中国编辑学会成立,标志着编辑学研究进入有计划有组织的新阶段。记得那次成立大会上,王子野同志就编辑有学作了充分肯定,并阐述了编辑学研究的方向与方法。在此以前,编辑有学无学,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出版界内,都存在着不同看法。在中国编辑学会成立至今的十年中,编辑学研究从学科性质、基本理论到编辑实务、编辑史,从图书、期刊到多媒体和网络,从类别编辑学到普通编辑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研究队伍逐步扩大,研究园地逐渐增加,编辑学科进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4.
(一)编辑学的萌发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典籍浩繁。有史以来,可以统计的出书品种,已超过200万种。编辑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有“编”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编,次简也”。可见,编辑活动在“有典有册”的殷商时期,就已经萌发。从古代孔子、吕不韦、刘向父子,到近现代张元济、鲁迅、邹韬奋、叶圣陶、王云五,编书的人历代都有。正是他们为创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编辑学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之友》的同志,要我在创刊之际谈谈建立编辑学的事,我自然非常高兴。然而提起笔来,却又踌躇,不是有人说编辑的属性是一个“杂”字,编辑无学吗?我翻了翻辞书,许多门类都被尊为学,这当然是对的,因为科学时刻都在发展,将来被称为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编辑学却没有条目,连出版学的条目也没有。辞书算是有一定权威的著作了,这上面没有,其他地方自然也找不到。既不见经传,人们说它不成学,大概也不无道理吧!然而,仔细一想,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谈论编辑学界的成就时,需知这是在六七年前的一片空白中开始的。本来,我国大陆除有附属于新闻学的报纸编辑学外,以书刊出版为对象的编辑学是几乎没有的;尽管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那样的著名学府,早已设置编辑出版类专业,可我们国人还广为流传“编辑无学”这句话。五六年以后的今天,情况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如今,编辑是否有学这个问题自然不妨继续争论,因为作为一种认识不能也不必强求一致。这就象科学证明地球  相似文献   

7.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8.
一编辑学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而成为一门显学 ,它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 ,要对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方法手段、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发展态势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 ,进而确立基本范畴 ,总结一般规律 ,建构科学体系。这一点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 ,历经了80年代几次激烈的论争 ,即 :(1)1980~1983年编辑“有学”、“无学”的讨论 ,(2)1984~1986年应建立怎样的编辑学的商讨 ,(3)1987~1991年构建编辑学体系的研究。与此相应 ,编辑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也取…  相似文献   

9.
杨勇 《今传媒》2006,(10):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  相似文献   

10.
杨勇 《今传媒》2006,(10X):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些近乎“玄学”理论的出现,反倒让人对编辑学的确立产生了疑虑,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编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编辑学理论到底如何形成呢?应该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积玉先生撰著的《编辑学论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创建编辑学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从编辑学实践出发,注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探寻规律性,构建编辑理论体系,从而为建立编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编辑学,顾名思义,是编辑学的一个分支。编辑学从时间上(历史的)划分,当有资本主义编辑学、社会主义编辑学;从空间上(现实的)划分,当有报纸编辑学、杂志编辑学、图书编辑学。因此,社会主义编辑学就有社会主义报纸编辑学、社会主义杂志编辑学、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二、比照徐庆凯同志对出版学的分法(《上海出版工作》1984年第5期),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还可分为社会主义一般书籍编辑学、社会主义辞书编辑学、社会主义古籍编辑学、社会主义翻译读物编辑学……。不仅横的面因出版物性质不同而不同,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编辑学会已经成立十周年了。十年来她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工作。虽然中国的编辑活动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著名的编辑家,但是,并没有一门以编辑学命名的独立学科,“编辑无学”的思想根深蒂固。1949年中国曾出版过一本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但这本专著是讲新闻编辑的,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要把编辑学建设成一门独立学科,仍然需要从头做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编辑学会是在一片荒原上起步。学会成立之初,没有充裕的活动经费,没有完善的办公设备,也没有健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她依靠一批自愿奉献的“志愿军”,白手起家,拼搏奋斗,在短短的十年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研究的新层次──评陶同新著《编辑思维学》陈世澄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编辑无学。虽然近几年来出版了一些编辑学方面的著作,但所谈多限于编辑工作的流程,类似经验总结。而最近出版的《编辑思维学》,却被专家认为:不仅对编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14.
《图书编辑学的几个概念和理论问题》是一篇对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编辑学进行认真思考的文章。作者认为编辑不但负有“编书”之责,而且担有“育人”之任。文章从编辑工作主要矛盾、实践对象、归属范畴、效益、职业道德特征、智能结构等六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正是我们开展编辑学讨论中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编辑的学问,是应该把它视作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而命名为编辑学呢,还是应该把它视作指导操作的方法而命名为编辑法或编辑工艺学,这一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在出版界、学术界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应以前一种方式看待和命名。编辑工作“有术无学”的传统误解,已经得到彻底的澄清。但是,编辑学要成为货真价实的学科,光靠“宣言”是不够的,还须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的名言,在这里也是适用的。编辑学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必须同任  相似文献   

16.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研究之初,围绕编辑有“学”与无“学”的问题众说不一,是那时的评论最终促成人们对编辑有“学”的共识.这段历史,人们一定记忆犹新.经过近15年的探索,虽然评论的单薄让编辑学研究留下些许遗憾,但毕竟成绩斐然.而今,编辑学理论在实践的母体中躁动,它向人们表示一种急切而热烈的期待.为此撰文发出呼唤,编辑学研究要重视评论!不知以为然否?倘若大家都重视且行动起来,编辑学岂不幸甚.一、评论的必要性编辑学研究近年无疑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成绩与问题、热点与难点也一直交织着、缠绕着.理论建设与理论研究的两副重担压在探索者的双肩,形势已不容许继续昨日的“只拉车,不看路”的探索了.诚然,科学的探索本就没有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总是布满荆棘,充满艰辛.但省力法则又总驱使人们去探索寻找最佳途径和最有利的方法.因此,今天的编辑学研究要重视评论,既有它演变的必然性,也有它发展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序化理论的需要.一门学科的建立,总要对其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成果,不断地在积累的同时要主动加以清理,条别部次,促使其由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形成理论的系统.而编辑学研究固然取得累累硕果,但毕竟是分散的、零碎的和彼此孤立的.因此,编辑学理论正面临繁重的序化任务.比  相似文献   

18.
谈编辑学的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子畏 《编辑之友》1993,(4):3-4,10
昔日“编辑无学”的议论,已经被近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的众多成果所淹没了。但在成绩面前却出现了另一种带倾向性的问题,譬如有些同仁却觉得:“要写的论文已  相似文献   

19.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看了贵刊上期发表的王华良先生的来信,觉得有些话需要说一说。作为《编辑学》一书的编者,我们大都是复旦新闻系的同窗好友,在应出版社之约编书的过程中,既尝试将近三十年新闻出版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也吸收了或介绍了同行们的一些观点和论述。我们在引用或介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