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引言酸碱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化学中一些反应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末 W·Ostward 和 Arrhenius 提出酸碱的电离理论: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碱,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这一理论,离开了水溶液就没有酸和碱的反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现出有酸碱性物质也不一定有 H~ 和 OH~-离子。1923年 J·N·Brsted 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凡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并提出了共轭酸与共轭碱的概念。这一理论扩大了酸碱的定义和反应,并使酸碱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生成、有气体生成或有沉淀生成.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及盐和盐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3.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求1.常识性介绍:浓硫酸的特性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硝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2.了解: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及盐的性质;化学肥料的种类及主要用途.3.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4.应用:能运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知识结构酸盐酸、稀硫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 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方法硝酸的特性通性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 …  相似文献   

5.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酸→盐 + 氢气 (H前) (稀HCl和稀H2SO4) 2.金属 + 盐→新金属+新盐 (前换后)(可溶性盐)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1.酸和碱:酸跟碱在溶液中反应,必须其  相似文献   

6.
一、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其实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除此之外,还有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这些都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8.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盐等几类重要的化合物,揭示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知识,理清无机类物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知识系统性较强,概念较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及各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多,实验多,习题类型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因此,学习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本章知识框住川酸的定义,分类,命牛醉的捅件H门_几盯全属活动J降顺序弃赫阵萄粉男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pH_值,酸碱指示剂碱的定义_,分类,命名碱的通性,Naon、Ca(oH)酶阵氢化物盐的定义,分类,命名盐的叱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的盐_-一仆勤酗金属酸盆盐碱性氧化杨!碱  相似文献   

10.
对多元酸与碱反应生成盐的类型作出判断和计算,用常规的方法往往比较烦琐,本文介绍的这种方法能较快速解决这类问题. 原理:酸碱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若把所有的酸、碱都看成完全电离,那么多元酸与碱反应,当酸过量(相对生成正盐而言)时,过量的H+与正酸根离子的配比(令其为a)便决定了生成盐的类型及各种盐的量,a值与生成盐类型的关系如下表(以三元酸为例).  相似文献   

11.
酸和碱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酸和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各种酸碱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酸碱盐性质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仅从宏观上学习认识,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微观教学方法,即从对微观离子的认识入手,启迪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笔者将此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此教学方法优于常规宏观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达到了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茶汁代替酸碱指示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是通过测定绿茶、苦丁茶茶汁在酸碱溶液中变色时的 pH值 ,以及利用它们在酸碱滴定中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测定结果与酚酞、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时的结果对比 ,从而得出茶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4.
在混合碱的测定中,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一阶导数曲线法确定滴定终点,与双指示剂法相比,本法具有终点灵敏、误差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在生产实际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混凝土集料中碱的析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集料中的碱的析出对AAR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加强对混凝土集料中碱的析出及对AAR的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固体碱熔氧化法制备高锰酸钾的实验方法和产品中高锰酸钾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微型化设计,用于教学实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条件下臭氧对偶氮染料酸性黑ATT废水的降解效果。实验表明:(1)对于某种浓度的臭氧,在一定的接触反应时间范围内,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随接触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加;(2)增加臭氧浓度可提高降解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3)在酸性条件下臭氧对降解酸性黑ATT废水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臭氧可以提高降解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耐久性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就碱骨料反应的机理、产生条件、破坏特征、骨料碱活性的测定和如何预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析方案中 ,第一组组试剂盐酸的合理使用做了一下探讨 ,在混合液中有阳离子的氯化物存在时 ,盐酸的使用应注意其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mmol/LNaCl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根伸长、芽伸长受到抑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积累;0.1-1mmol/LSA处理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MDA积累,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并表现出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