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鲁旻雯 《兰台世界》2017,(13):38-40
家谱档案的利用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热潮,它是档案工作为民所需,服务于民的重要表现。本文从家谱档案发展史的角度,试图说明我国家谱档案历史源远流长,人们对于家谱档案有一定的需求,却缺少相应的重视和推进,从而挖掘出重视家谱档案资源开发对于我们档案工作为民服务,便民所需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外家谱档案利用热潮之成因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家谱档案的利用持续着一股热潮。很多国家的档案馆中,家谱档案利用者占利用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笔者深入分析国外家谱档案利用热潮的成因,将其主要归结为“寻根溯源的心理需求和保障利益的社会需求”。并且从中挖掘了对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总体启示——馆藏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提供服务坚持“以民为重”。  相似文献   

3.
从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来说,档案需求是指利用者与档案信息或相关服务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值得指出的是,档案需求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档案意识需求、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教育需求、档案保管要求……等等。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这里所涉及的仅是档案意识需求和档案利用需求。按照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需求需要引导。当然,档案需求同样也需要引导。通过引导,有效地刺激档案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档案需求需要引导的原因1.档案需求需要引导的历史原因。我国的档案如同我国的历史一样渊远流长。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相似文献   

4.
欧美家谱档案利用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档案》2008,(2):46
李琨在2007年第12期《档案与建设》上撰文,分析了国外家谱档案利用工作的特点。(一)利用率比较高。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和北欧国家的档案馆中,家谱档案的利用者在利用总人数中均占50%以上,个别档案馆家谱档案利用者的比例甚至高达75%-80%。(二)内容相当  相似文献   

5.
西方家谱档案利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持续着一股热潮,家谱档案在很多国家档案馆中的利用人数占据着传统用户的50%。本文主要从西方家谱档案利用展开分析,以此来总结出对我国档案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国外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国外家谱网站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美、英、澳、加四国档案馆网站家谱档案利用平台建设的优势。在借鉴国外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取经验的基础上,谈谈我国开发利用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时应注意之处,以期对我国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指档案保管部门以其所收藏的档案财富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收藏档案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只有将档案纳人利用实践,使档案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发生一定关系,档案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档案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学校档案馆(室1以往那种相对平静、安稳的工作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无论是教学、科研、学校的管理决策,还是宣传、教育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利用档案,获取信息,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社会档案需求的增加.档案利用人群呈现多元化趋向.档案利用需求呈现追求高质量、便捷化趋向,这就对档案管理及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分析档案利用者的心理活动,满足利用需要.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档案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迅猛,档案部门在利用档案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档案利用面临的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策略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迫切需求,具有时代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家谱档案的收藏与利用是国外档案工作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家谱网站更以其完善、人性化的服务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文章对国外家谱网站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对我国家谱网站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利用服务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利用需求包括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及为了保障利用者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查找到档案信息而建立的相关服务需求,即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档案利用服务需求特点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满足社会的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档案利用服务需求共性和个性特点出发,建立起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和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档案界对于家谱的档案属性几乎众口一词的肯定,从家谱的发展史的角度,逐个时期地分析家谱内在档案属性的演变和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明确其档案属性是一种变化的运动的历史的过程,从而对家谱的档案属性进行辩证地、分析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刘辉  余佩溶 《湖北档案》2004,(10):22-23
档案利用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档案价值的体现,档案利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利用展开的。要想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就要对利用进行细致的研究,了解其利用动机、需求产生的规律及其在档案利用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积极地采取措施,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地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档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并被有意识地保存下来,就是要满足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档案只有被广泛地利用,才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档案从其出现并被有意识地保存开始,人们就对其产生了利用的需求。即传统的利用需求。步入电子时代后,档案的利用需求与传统的利用需求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的落肢点和归缩,也是档案工作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此,我也对本馆档案利用动态的现状和前景及其所反映的“需求市场”变化,谈谈个人的思考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档案部门在利用档案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它使得我国的档案利用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档案利用面临的问题.从而寻求出合理的策略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迫切需求.具有时代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战英 《山东档案》2020,(1):15-18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衡量利用效果优劣的标准在于利用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利用需求本身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层次性,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档案利用需求划分为实证需求、数据需求、知识需求、决策需求、文化需求五个层面,并对其特性进行了逐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以利用需求为中心,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数据信息库、档案知识信息库、档案决策信息库和档案文化信息库为依托的个性化、便捷化和精准化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档案利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的飞跃,档案利用从内容到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由于人们对获得信息的质量也十分注重。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档案利用需求也呈现出无限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对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和快速传递。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也被加速纳入到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大潮中。面对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些都从各个方面促进了档案人员对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研究,如何使档案利用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利用者需求的探讨,使档案利用者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出现了网上公布档案信息、网上借阅和网上咨询等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看到。由于人们对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的增强,对档案利用中或利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注意起来。因此对档案工作、档案利用工作、档案利用理论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随之增强,到档案馆来查阅档案解决各类问题的利用者也越来越多,这对档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绵阳市档案馆在档案服务工作中急利用者所急、想利用者所想,始终在利用制度、服务质量和档案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使档案利用在贴近利用需求上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1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1面向需求原则. 档案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资源建设要搞清利用者的需求,把利用价值高的档案收集进馆,目的明确,充实、整合和开发已有档案资源.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目前一个时间段内比较集中的需求,表现为短时间内利用频率高,以后利用较少,档案馆在资源建设上,可以把资源建设的重点聚焦在当前一些重大事件相关的档案、当前阶段性科技成果有关的档案上.潜在需求体现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上,主要是一些有关社会重大政治或经济史实、涉及传统文化积淀、与影响较大的名人相关的档案等.1.2渐进原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个历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到档案工作中去,重在收集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