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栏跑运动员踝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增长呈现出"先期增长不稳定,后期显著提高"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群爆发力在增长趋势上表现出"先期增长慢,后期增长快"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振动力量训练还可以使肌肉的募集方式发生改变,募集到更多的运动单位、更多的快肌纤维参加肌肉的收缩,因而增大了肌肉收缩力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排球前、后排扣球2种不同起跳方向的助跑急停跳,起跳期下肢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为该专项技术动作的诊断、指导及肌肉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以10名男子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用6台JVC9800光学摄影机与2块JP6060测力台同步获取资料。以视讯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并以动力学逆过程算得下肢内在动力学参数。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在运动学方面,相较于前排扣球,后排扣球具有较短的起跳动作时间及较大的并步距离;在动力学方面,相较于前排扣球,后排扣球的先行脚具有较大的最大踝关节伸肌力矩与离心功率、最大髋关节伸肌离心及向心功率;后排扣球的跟随脚具有较大的最大踝关节伸肌力矩、最大踝关节伸肌离心功率、最大膝关节与髋关节伸肌向心功率;排球前、后排扣球两脚跳跃技术,起跳阶段有不同的技术需求,若后排扣球要获得较大的前冲效益,排球运动员除了采用较大的并步距离外,还需加强其两脚踝关节伸肌群与先行脚髋关节伸肌群的爆发力,以实现快速制动,且还需有较大的两脚髋关节伸肌群与跟随脚膝关节伸肌群的爆发力,以实现快速蹬伸,以此缩短触地时间,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以20名女排队员4号位扣球时的速度与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台、摄像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扣球环节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中度正相关,且助跑速度在5-8m/s区间时,最大起跳高度值较大,建议排球运动员训练扣球时采用此速度区间。(2)急停起跳的膝关节角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高度正相关,肘关节及肩关节角速度与最大扣球速度呈中度正相关。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在保证肩关节及肘关节肌群力量训练的同时,重点加强膝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且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合理安排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的比例。(3)排球运动员在腾空扣球阶段与最大扣球速度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肩关节角速度>躯干扭转角加速度>肘关节角速度>腕关节角速度。建议排球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适量加大对上肢各关节肌肉快速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训练比例。(4)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对急停起跳以及腾空扣球阶段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行专项化训练,并将急停起跳阶段的肘-肩-膝关节角度联动与腾空扣球阶段的肘-肩-腕关节角度联动作为评价指标来指导协调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力量是决定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体能因素,是评定身体训练水平的最主要指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肌肉爆发力中“肌肉爆发力概念”、“肌肉爆发力指数”、“希尔力速方程”、“肌肉爆发力的力学理论”、“力量-时间”、“力量-速度”等生物力学的问题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指出为了提高肌肉爆发力,应加强运动训练的规范性,使发展肌肉爆发力训练的动作正确、合理、协调。着重指出利用慢速的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避免快速重复的爆发式动作练习;在一定动作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练习。对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手段、方法的安排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试析田径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在田径训练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大重量力量训练、快速小重量力量训练、超等长训练这3种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手段,从动作形式、动作速度和对神经肌肉刺激等方面进行生理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认为:(1)有效的爆发力训练手段应具有肌肉在作向心运动时,具有始终处于作加速运动状态的特征,超等长训练手段就具有这种特征。(2)有效的爆发力训练应是传统力量练习和超等长练习的完善结合。旨为找出在运动中发展爆发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比赛中最积极、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正面扣球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项进攻技术.也是普修课教学卜的一个重要教材,而且扣球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要想提高扣球技术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错误动作,对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及时加以纠正,从而提高扣球的教学质量。亚正面扣球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1)上步起跳时间过早或过晚a.以口令信号或触动队员身体,使学生体会跑动上步的时间。b.强调当球升到最高点时止步起动。(2)助跑起跳前冲a.进一步讲解助跑起跳的技术动作要…  相似文献   

7.
要使速度力量练习效果转化到专项能力中去,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与力量能力、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的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和耐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的技术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同步分析.结果:在缓冲阶段,摆臂角度为92.3±3.9°;蹬伸起跳后重心垂直速度为3.6±0.2m·s-1,水平速度为2.1±0.2 m·s-1;缓冲时间为130.2±4.8ms,蹬伸时间为160.1±5.9ms;重心最低时右髋关节角、膝关节角、踝关节角、摆臂角、缓冲时间、垂直速度与起跳高度具有相关性;在缓冲阶段的用力顺序为:腓肠肌、股直肌,最后是其他肌肉的共同作用;蹬伸阶段首先是臀大肌肌电达到峰值;缓冲阶段臀大肌的% IEMG最高为27.7%,蹬伸阶段腓肠肌内外侧头的% IEMG最高分别为19.2%和24%.结论:从外部动作结构和内部肌肉放电情况来看,排球扣球的起跳蹬伸过程是下肢以大关节依次带动小关节运动完成的;缓冲期首先通过踝关节缓冲制动;应该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划分动作阶段.  相似文献   

9.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0.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结合传统阻力训练的振动可根据专项动作的要求有效地增加目标肌肉力量、爆发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关注。总结已有文献中振动训练对力量和爆发力的短期效应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生物分子适应机制及现实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对人体表型的影响不同。长期力量训练能促进肌肉激活和肥大,提高肌肉最大收缩能力,耐力训练则增加线粒体的密度和肌纤维氧化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最大摄氧量。但是,在同时提高外周肌肉肥大和肌肉有氧氧化功率时(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可能会抑制肌肉肥大。动物实验表明,这些潜在分子干扰机制涉及与力量训练相关的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以及耐力训练相关的5’-AMP依赖的蛋白激酶(5’-AMPK)和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由于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的变量较多,目前对于人体实验是否存在信号途径间的干扰现象还未得到证实,但从组合训练实践看,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后期更倾向于避免同时发展外周的局部肌肉肥大和有氧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两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相似文献   

13.
谈跳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高起跳过程中,蹬地时间极短,为了使人体获得最大的垂直腾起初速度,需要强大的起跳功率,通常称之为爆发力。无论跳高技术多么完善,无论身体素质发展得多么高,不具备强有力的爆发性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跳高成绩的。因此,跳高训练,应重点发展爆发性力量,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反射性。此外,还需要同时发展支撑缓冲能力、摆动能力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肩关节脱臼术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期间从手术后到重返训练场间的身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安排。方法:借鉴重返赛场训练的方法手段,从康复医学、体能训练和运动表现等多学科角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比训练前后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功能动作筛查结果以及下肢力量爆发力测试结果检验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为个案分析重返赛场的可行性训练策略。结果:通过10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损伤侧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均有所增加。功能动作筛查分数降低。但损伤侧肩关节内旋肌力、腹侧核心耐力有所下降。结论: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重返赛场的训练策略为个案分析,探索从运动损伤术后至重返赛场训练过程的周期安排、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科学整合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不同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的帮助运动员恢复专项技术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体育动作特点从肌肉的不同收缩形式一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的固有特性出发,对爆发力定义和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定义与爆发力性质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从而提出新的爆发力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旨在纠正人们的不准确认识与做法,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的时相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相特征是影响沙滩排球扣球起跳质量的重要因素,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依据人体下肢肌肉工作形式以及重心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5个部分,即加速缓冲、减速缓冲、等长制动、加速蹬伸和减速蹬伸.其中沙滩排球加速缓冲与减速缓冲时间均过长,不利于缩短起跳时间,影响沙滩排球扣球的起跳效果.另外,沙滩排球扣球起跳的加速蹬伸时间占起跳时间的比重太小是影响在沙滩上起跳时间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三名中外优秀选手四号位强攻扣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外女排选手都采用并步两脚依次蹬地起跳方式,中国选手起跳时间长、外国选手起跳时间短,起跳时间越短扣球成功率越高。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构成,转体和伸肩动作对扣球具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146°左右稍屈肘能充分发挥前臂内旋加速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寻求有效手段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缓冲能力是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特征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爱捷运动影像分析系统和等速测力系统CYBEX NORM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并利用数值计算中的牛顿插值法,根据三维立体解析获得的关节角速度值与等动测试获得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插值计算,绘出运动员实际蹬冰时肌群力矩变化曲线,分析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1.在爆发力蹬冰阶段,髋关节伸肌肌群在蹬伸时可以发挥最大肌力,这对运动技术的提高是有益的.2.随着蹬伸速度的增加,运动员髋、膝、踝的肌肉力量下降,这将影响每个环节的功率输出,应加强腿部肌群快速收缩下的专项力量能力.3.运动员在膝角大于135.以后呈现肌力水平较低现象,即便角速度已经开始减少,但肌力却没有增加,这使得蹬冰后期小腿作用被减弱.  相似文献   

20.
起跳训练是背越式跳高训练的基础,而起跳腿的爆发力训练则是起跳训练的重点。必须充分利用助跑、起跳等来实现运动员速度、力量与技术的有效配合,打造出最快的起跳速度、最佳的垂直腾起高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质量。阐述背越式跳高起跳的特点,分析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科学依据,提出起跳腿爆发力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