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报纸市场化和市民化的深入,一些媒体在探索中纷纷削弱了政务信息的报道,而政务公开又要求政府借助新闻媒介,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新形势下,这又给媒体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政务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刘菁 《声屏世界》2004,(12):11-12
政务活动的电视报道。无论就其播出的时段或时长,都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但是,一段时间来,人们对它并不满意。有人说,那是因为电视媒体表现特有的内容局限所致。果如其然吗?电视政务报道。通常指的是对领导的出访、考察、调研等活动的报道,对领导机关、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的报道。其镜头对准的常常是会场、人像、名单、讲话一类内容。既没有生动故事。也没有刺激性的画面。这与以图像为特征的电视传播的确难以协调。可是。电视报道政务活动优势也不少。  相似文献   

3.
政务新闻是党报极其重要的一项报道内容,是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党性原则的主要载体和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整体的改革和创新都滞后于其它领域的报道,落后于报业竞争和受众对政务报道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在创新政务报道方面作了大胆地尝试,精心选点,着力策划,使一些常规性的政务报道出奇、出新,收到了强势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反思过去的政务报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报道内容程式化,缺乏信息量和新闻性,官味重,“大道理”重复无数遍。群众和读者想知道的东西,湮没在一整套“八股”定式中。近年来,《湛江日报》在改革政务报道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2003年8月4日至7日,《湛江日报》派记者随湛江市委书记邓维龙、市长徐少华赴京拜访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跟踪我市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朱虹 《记者摇篮》2009,(6):23-23
常听跑政务新闻的记者抱怨,时政记者就像风箱里的小老鼠,两头受气。仔细品来,这话形象生动地反映出记者在传媒业竞争加剧,改进改革会议报道、政务报道呼声渐高的新形势下,想有所为,又不知如何为的困境。记者作为改进政务报道的第一道关口,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政务报道通常"公文化"、"模式化",导致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政务活动新闻价值不大。实际上,政务活动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来源的"富矿",在完成权威严肃的"模式化"报道之后,只要认真挖掘,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味道鲜美的新闻"活鱼"。  相似文献   

7.
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机构自主开展新闻传播的模式,如今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品牌。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传播模式,传递服务型政府的“政”能量,是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荣获2022年度“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和传播特点,探索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应如何“破圈”发展,打造更有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政务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是没什么好说的。在任何社会里,政务类新闻都是大众媒体投入报道力量最多的领域之一。政府的作为,官员的表态,每每关系到众多单位组织或众多人的利益,所以,它往往是值得向大众传播的新闻。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不是该不该报,报多少的问题,而是报什么,怎么报,怎样才能让政务新闻与普通百姓的工作与生活贴得更近,使政务报道更具亲和力的问题。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业内人士都清楚,政务报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稳定社会、稳定大局服务。对于记者而言,政务报道…  相似文献   

9.
领导活动、各类会议,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新闻源,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避免政务报道的一般化、常规化、程式化,在政务活动中捕捉到新闻,以鲜活、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政务导向作用,是党报普遍面临且常抓常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近一个时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2005年10月份《沈阳日报》的政务报道为例,细细品味探索实践,可以从中感晤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要善于捕捉政务工作的创新点。捕捉和报道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之处,不仅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闻性,同时对面上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今年新推出的《公共政务新闻》栏目,以“透视政府决策,解读政府资讯,关注政府行为”为标识语,采用专业化、本地化和平民化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以其独有的公信力、贴近性和亲和力成为当下屏幕又一新的亮点。(一)传播理念契合时代发展第一,符合国家倡导政务信息公开、塑造“阳光政府”的政治环境。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国内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务公开的思想逐渐为各级领导所接受和重视。近几年来,各地  相似文献   

12.
徐敏 《新闻战线》2023,(17):80-82
做好地区政务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提升地区政务报道的新闻价值,需精耕内容,以“政务”为核心,通过深入一线、梳理提炼内容观点来拓展外延,推出有温度、深度、高度的佳作。要将“有意义”与“有意思”有机结合,打造地区政务新闻融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13.
主流媒体对各级党委、政府政务活动报道的权威性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对政务活动的优先采访权力应是它的优势之一。因而,党委机关报要在报业的竞争中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必须把政务活动作为自己的重要新闻资源,深挖细作,从政务活动中采写出独家的、权威的、可读性强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14.
领导政务活动报道,因其人物显著性、事件重要性等因素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规定多,领导政务报道仍存在模式化、简单化的特点,过分注重领导讲话,通篇都是强调、指出等话语,不符合新闻规律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新闻贵在新。这不仅指新闻本身具备的新鲜性等内容特征,也指方式方法的创新。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下,媒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在坚守导向前提下,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努力提升政务活动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做到既要写好也要写活。  相似文献   

15.
电视报道政务活动,无论就其播出的时段或时长,都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但是,往往人们对此并不满意。有人说,那是因为电视媒体表现特有内容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16.
韩姝  阳艳娥 《传媒》2021,(10):60-62
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务报道是围绕着党政领导机关的施政活动所形成的新闻报道,大体上包括会议、领导干部活动、文件发布等方面报道内容。政务报道因其自身内容局限,很容易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窠臼中。切实转变采访作风,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创新报道手段,才能拓展政务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政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陈滟 《青年记者》2006,(16):54-55
在传媒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大环境下,传媒业如何搞好政务新闻报道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成为眼下传媒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下面笔就新形势下政务新闻报道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对哈尔滨市每年召开的市人代会、政协会进行报道,一直是《哈尔滨日报》政务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两会”年年开,如何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又想方设法推陈出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哈尔滨日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主流媒体常常会接到宣传主管部门的阶段性报道任务,如西部大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等等,但往往“最强音”是什么我们清楚,怎样鼓出来却不一定清楚了。换句话说,如何把高扬主旋律的精神转化为能引起共鸣的新闻形式和新闻语言,一直是各媒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和所在的要闻部这几年在政务报道中的新闻策划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要闻,我的理解是,国家和地区出台的重大方针和举措,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新闻(政治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等)。要闻的必读率高正是因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