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课程源起自主签到是幼儿每天入园进入班级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天早上,中三班的幼儿签到完进入教室后,小值日生们便开始参照签到表点名。正阳:小徐,你今天迟到了!小徐:我没有迟到,我是自己进班,没有让老师接。  相似文献   

2.
小厨师     
我的儿子生在日本,生后七个月就进了日本的保育园(一种集托儿所与幼儿园为一体的幼教机构),直到6岁上小学。在日本保育园中,小厨师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厨师活动是幼儿在进入中班以后每年都要进行好几次的,有时是做糕点,有时是做色拉或者咖喱饭,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备的围裙和系在头上  相似文献   

3.
高艳 《幼儿教育》2004,(5):43-43
开学已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托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情绪稳定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我想这与我们开展“天线宝宝乐园”的主题活动是分不开的。刚入园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有的幼儿想妈妈了,就抱着天线宝宝安慰自己,有的连睡觉也要天线宝宝陪伴。于是找们巧妙利用天线宝宝组织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情况分析我班有两名幼儿的家长是残疾人:瑶瑶的爸爸双腿严重萎缩,平时行动靠拐杖、轮椅,瑶瑶很不愿让爸爸接送;而华华的妈妈是个聋哑人,有次来园,几个孩子见她打哑语,就偷偷地笑,还在游戏中模仿。针对本班特有的情况,我设计这一活动。内容和要求1.培养幼儿对残疾人的情感和爱心,懂得尊重残疾人。2.在助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园施教区还有少数几名已满3岁的幼儿尚未入园,大多因为家中有老人照看。为了使这些散居幼儿受到教育,我园进行了“组织农村散居幼儿来园活动”的试验。我班接受了金星星等7位幼儿定期来园活动。活动时间是每周二(全天),活动形式是让他们参与一日活动。首先,我制订了散居幼儿来园活动的计划,确定了每月的教育目标与要求以及主要活动内容等,并且送给每个家长一份,以使家庭教育能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协调。其次,我与本班幼儿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于托班幼儿情绪不够稳定,我们一直未能向托班家长开放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一些家长接送孩子时,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如何向托班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便成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电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运用摄像手段向家长“开放”幼儿在园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7.
我园大多幼儿家长上下班时间没有规律,如何适应家长的特殊情况?经过反覆研究,科学论证,我园除开设寄宿班和日托班外,去年还创造性地办起了全日班。全日班幼儿全天在园用膳(三餐两点),食在园,住在家。这样家长既不会每天因接孩子、照顾孩子而影响工作,又能每天都与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另外,我园年年办假期班,为那些家中照料确有困难的幼儿办班,每逢“三八”节、“教师节”,我们都以加倍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来欢度节日,从未放假休息。多样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园就进行串班活动。本世纪初,由于分园的创设,我们与混龄班偶然相逢,率先展开了混龄班的探究;2005年《在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探索与研究》立项为市级课题、南湖区重点课题,由此全园性的混龄活动全方位推开。我园尝试通过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  相似文献   

9.
猝死之谜在某园小一班幼儿中,张某小朋友个子偏小,体质偏弱。这天,请病假在家十多天的张某来园了,虽然还有一点感冒,但与同伴交往参加活动,情绪一直很好。午餐吃了两个包子,还喝了半  相似文献   

10.
入园前做准备,入园时哭闹少今年我接新小班。孩子入园前,我和同班老师一起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们熟悉着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与孩子建立感情,同时了解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带了小标记让幼儿选择,这样幼儿来园后认自己的水杯、毛巾等等就容易多了。家访后,我们将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如哪些  相似文献   

11.
开学已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托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情绪稳定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我想这与我们开展“天线宝宝乐园”的主题活动是分不开的。刚入园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有的幼儿想妈妈了,就抱着天线宝宝安慰自己,有的连睡觉也要天线宝宝陪伴。于是我们巧妙利用天线宝宝组织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谁和我一起做游戏刚入托时,孩子分离焦虑很严重。为了让他们尽快接纳教师,适应托儿所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天线宝宝,穿上与天线宝宝颜色一样的衣服,以天线宝宝的口吻为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如,“我穿的是红色的衣服,我是小波,谁来和…  相似文献   

12.
混龄教育在我园实施有4个年头了。从一开始的一个班到现在的五个班,经历了很多的探索历程,一路走来有苦也有乐。下面谈谈我们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积极开展家长工作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还是严格地按年龄编班的。有些幼儿园的混龄活动,仅仅是在一日活动中的某一个时段,或是在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进行的。但我园的混龄教育是将2~3个或4个年龄段的幼儿按照相应的比例,全天候地组织在一起,让孩子共同生活和学习。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有一个观念认同的过程。起初,大孩子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老是和小的孩子在一起,什…  相似文献   

13.
教育处方     
薛琴 《早期教育》2007,(7):23-23
我班家长在接送孩子离园、来园时,会经常请教我一些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那段时间我必须充分关注孩子情绪,安排孩子活动和有序离园。根本无暇好好回答家长的这些问题,有时简略回答显得是在敷衍家长。多好的沟通机会呀,就是没办法抓住,我在思考怎么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幼教研究中心,我看了三岁班孩子的半日活动。上午九点,孩子入园。但八点四十分,孩子们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到来。陪同我的Yi叫我先在观察室里看孩子的活动。这个观察室有一面宽约十米的落地单向玻璃窗。窗前的一排座椅供随时来观看孩子活动的家长用。透过观察窗可看到两个班师生活动的情况,还能听到声音,但孩子们看不到观察室里的人。  相似文献   

15.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16.
新教师的困惑:我们班是小托班,班级中的孩子年纪小,喜欢黏在我身边说这说那,十分天真可爱。一次,小海拉着我的手说:“昨天我和妈妈去海边玩了!”我十分奇怪,昨天小海明明来上幼儿园了,晚上也不可能去海边呀,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说谎了吗?类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幼儿身上又发生了几次,有的幼儿还会说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来向我或家长“告状”,甚至让家长产生了孩子受欺负的误会。我十分困惑,孩子说谎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我班为幼儿创设了十余个自选游戏活动区,很受幼儿欢迎。可玩了不久,就发现了问题:有的角区如刺绣、做做玩玩等冷冷清清,而娃娃家、小餐厅却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怎么办呢?如果由老师来安排幼儿玩这玩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此举不能体现幼儿自选活动的性质,让幼儿玩不想玩的角区,自定没什么兴趣。经过思着,我想出了用角区标志来控制人数的0法,实践后效果不错。我先塾了十余个大标志,大小象幼儿的手。在上面画上能表现角区内容的标志图:如娃娃家就画上一个而娃娃;微微玩玩角画上一P…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自主构建园本课程、组织实施开放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使预设课程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生活。下面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蚂蚁”中的一些新尝试。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和深入;使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知识以外的东西。一、自主的探索活动随着天气的回暖,孩子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草地、树底、路边花丛下的一些爬行小昆虫,其中蚂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昆虫之一。“这是小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幼儿大胆友好地与别班幼儿合作、游戏、学习,我园打破班级界限.将各班活动室及走廊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开放.供一个年龄段的幼儿自由选择.开展“娃娃舞台”“大家来建构”“角色一条街”等跨班活动。由于跨班活动中班班之间、师师之间、幼幼之间、师幼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一些年轻的父母总喜欢在孩子的脖子上系根红绳,红绳上系个挂饰,有的是玉做的生肖像,有的是金子做的花生果、锁片,有的是刻有孩子名字的瓷片,以此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平安吉祥。但这样做的背后,隐藏着危险。有一次,我班前后坐位的两名幼儿发生争执,后面的幼儿一把拽住前面幼儿脖子上的绳子使劲往后拉,前面的幼儿被勒得透不出气来,我发现了,及时制止了后面小朋友的行为,才避免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