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如许 《班主任》2003,(10):28-29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一门课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及新的课程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特别指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确定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中小学的新课程,也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近几年来,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作了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 ,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内容之一。为了落实《纲要》精神 ,《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提出 ,“全省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素质教育发展之运而生 ,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进入新课改后,中学劳动技术课归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作为必修课开设。  相似文献   

7.
方玲玲 《教书育人》2009,(12):14-1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的一项必修内容,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我们组织编写了云南省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地方教材《劳动技术》,每学期一册,供义务教育阶段3 ̄6年级学生使用。一、《劳动技术》的新编背景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国家指定性的学习领域划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10.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品质培养为基本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诸多区别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中,提出并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后来又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南》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这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为学校课程实施带来了许多革命陛的变化。但是,近几年研究性学习课开设并不理想,效果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内容之一的班级队活动,有着悠久的开发传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本文拟从班级活动原则的视角,对班级活动的特征、组织、实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一、自主性原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单主体论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提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活动。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经过几年来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上好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必须做到“六重”。  相似文献   

16.
一、"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两者的概念体系有何差异,我们在此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玲华 《湖北教育》2004,(17):23-2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进入新课改后,中学劳动技术课归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作为必修课开设。  相似文献   

18.
周翔  李树培 《河北教育》2005,(11):29-3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不仅适应了我国的现实需要,而且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保持同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公认的一大亮点,肩负着极具时代意义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经验性、综合性、方法性知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正体现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