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速公路由于人口和村庄密集,因此路堤高度都很高(≥6m),由于路堤抬高,平地很小的风,当其刮过高速公路时,风速将提高0.5-2倍,路面施工时,将刮更大的风,这将造成控制塑性收缩开裂的难度增大.另外,必须认识到,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其它施工方式相比,更容易形成塑性收缩开裂.原因是滑模摊铺的摊铺、整平、抹面都只一遍成功,不能像其它施工方式那样,可反复多次整平抹面.因此,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发生塑性收缩开裂的几率和可能性更大,相对而言,控制难度也更难、更大,但也决非无法控制.  相似文献   

2.
公路桥梁的设计理论对混凝土桥面铺装的受力与计算研究较少,普遍是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不参与梁体的结构受力,而在主梁内力作用中只将其作为恒载,主梁顶面上采用8-10cm厚的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铺装作为磨耗层.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在设计中只作为公路桥梁工程的附属结构,设计者对它甚少花费精力,一般地在柔性结构路面的公路公路桥梁中考虑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在刚性路面的公路公路桥梁中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普遍地采用刚性路面,因此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桥面铺装均为水泥混凝土铺装,厚度套用标准图8cm,内置网格为10cm×10cm的准8钢筋网,混凝土标号为C30或C35.混凝土铺装层在施工中作为最后一个施工工序,在规范中为保证行车舒适的要求,对桥面层平整度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市仙岳路西段高架桥地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类型和处治方法、玻璃纤维格栅的应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类型的选用及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程实践证明,上述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产生,提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越来越多,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路面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对隧道路面的表面抗滑性能和噪声要求比一般公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上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项目检测指标及施工技术参数.因此,根据原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管理经验,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高级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有利于夜间行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设计,而且要精心施工,在施工环节上狠抓施工质量.本文就人工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对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有特殊的要求,混合料既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要提高抗折强度.掺入粉煤灰,是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在常益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试验和施工实践,对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合适的掺量、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层和超商层建筑,除少数采用了钢结构外,大多数仍采用造价较便宜、防火性能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是混凝土工程量大、钢筋密集、垂直运输多、量大、运输距离长,其中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占结构运输总量的50%—75%.因而在高层和超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对混凝土的配制和运输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国外在本世纪初采用了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技术.我国从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在几个大城市也积极采用了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技术.一、商品混凝土的含义及特点所谓商品混凝土,也称预拌混凝土.就是将水泥、黄砂、石子等按施工现场要求配制,在固定场所(混凝土专业生产厂家或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搅拌,然后用专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工地,利用混凝土泵直接输送到浇筑地点.  相似文献   

8.
徐丹  张勇 《华章》2010,(23)
水混混凝土路面具有抗压、抗弯、抗磨损和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其施工的核心环节是混凝土的搅拦生产和混凝土的摊铺.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水泥混凝土搅拌和摊铺的技术合理化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结合安徽省世行改造项目新桥至大北埠改建工程的施工经验,总结了采用水泥稳定基层及使用摊铺机进行水泥稳定层摊铺的施工工艺,分析了水泥稳定层施工中的离析原因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白加黑”道路改造技术是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变为沥青柔性路面.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介绍了白加黑施工法在校园道路改造中的应用,通过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阐述了在旧水泥道路改造中推广此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出基于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技术的深埋软硬互层地质长距离隧道TBM施工方法,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进行长距离隧道TBM施工的盾构参数优化设计,对弯矩、水平位移、轴力等参数进行准确计算,针对深埋软硬互层地质土体的各向异性和复杂边界条件进行长距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优化设计,实现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施工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弯矩控制性能较好,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效能较好,提高了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隧道工程特点及二衬混凝土目前施工存在质量问题,详细分析了隧道二衬采用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优势和必要性,从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特点和配制技术途径来看,该材料及技术可以很好解决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技术难题,并能极大提升二衬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自密实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福建省各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白改黑”工程现状,总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病害类型、特征、原因,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工程病害主要包括:反射裂缝、推移、车辙、沉陷及其引起纵向裂缝、网裂、坑槽和磨光.反射裂缝、推移是“白改黑”结构主要的破坏模式.旧板接缝、裂缝两侧弯沉差过大、结构设计不合理是病害的诱发因素,重载、车辆行驶状态等其他因素加快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白改黑”结构存在反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固有特性,应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结构的设计施工与材料的敏感因素,减少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接缝的弯沉差,合理设计加铺层厚度,控制粘层油喷洒质量,改善加铺层抗车辙、提高抗剪强度和抗水损害性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汽车载重量与行车速度的不断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也提到了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日程中.如何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成为了现代公路建设与养护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水泥混凝土公路施工过程中路面病害的防治进行了简要论速.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194-195
<正>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时间一长,行车舒适度差、噪音大不说,养护维修也不方便。于是,很多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的"白色路面"都通过改建,变成性能更优越的黑色沥青路面,统称为"白改黑"。公路"白改黑",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变为沥青柔性路面。在"白改黑"的施工中,作为路基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及相关施工对于保证新铺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及实用至关重要。水泥路  相似文献   

16.
第三系泥质弱胶结富水粉细砂岩地质区段的胡麻岭隧道施工中,极易产生流砂、涌砂、稀糊状涌泥等现象,围岩水浸稳定性极差,造成施工受阻。采用地表深井超前降水技术,能有效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减小地下水危害,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加快施工进度。胡麻岭隧道3#斜井段200m地表深井降水施工方案对类似地质环境中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隧道衬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施工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是衬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结合工作实际,对隧道衬砌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对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都有很大影响.产生裂缝原因很多,施工材料、基层强度以及施工操作、道路排水等都可以引起混凝土裂缝.本文就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是直接影响道桥路基面防水层质量和防水层之上的沥青路面铺装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道桥科研、设计、建造、施工、管理与养护等各方面的重视.道桥路基面防水质量关系到道桥使用的寿命,因为水的渗入会使道桥水泥混凝土里的钢筋锈蚀,导致水泥混凝土胀裂和路桥结构的破坏;而钢箱式桥梁由于水的腐蚀造成钢结构强度破坏更是显而易见.道桥防水层下与道桥路基面粘结,上与沥青路面铺装层粘结,因此道桥防水层与路基面的粘结质量还影响到沥青路面铺装层的质量.我国高速公路和道桥建设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来,高速公路和道桥沥青路面铺装层开裂、起壳等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8号线广泰门站至堡子村站区间采用"盾构+矿山法"施工,其中f1地裂缝段采用矿山法施工.在盾构通过f1地裂缝段时,为简化对盾构机分解、接收始发托架、预埋行走钢轨等复杂施工环节,通过对盾构整体空推中导向平台进行设计比较,最终选择弧形混凝土导向平台,采用新型反作用反力装置,盾构机无须分解,而且施工方便,使盾构机顺利通过f1地裂缝段,在隧道内成功二次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