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和扩展机理的分析,结合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经验,提出抗裂型半刚性基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并为同类裂缝的处置方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基层强度应有所差别,并就半刚性基层的裂缝及透层、防水层方面的问题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讨论,认为安徽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层表面应设置透层和防水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不同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层厚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力学结果和FE-SAFE疲劳模型的疲劳结果计算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评价了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和大孔径透水材料(LSPM)基层比传统半刚性基层具有更好的抗疲劳开裂性能.级配碎石基层中级配碎石层的合理厚度为15~18 cm,LSPM基层中LSPM层的厚度不应超过15 cm.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快,到今天为止,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7.4万公里,,根据统计,在已建成的74000公里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约占90%.全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几乎都采用半刚性基层,可以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甚至是唯一的路面结构形式.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之所以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主要路面结构形式是历史的选择,其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是和我国的国情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路面改造时为了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设计采用新型基层结构形式——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提高路面整体结构的抵抗变形和抗裂缝能力。结合安徽省道S320沿江二级公路铜陵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介绍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永久性路面试验段的路面使用性能和经济适用性.对试验段路面性能进行连续监测,对比了通车以后8年内含有富油抗疲劳层(RBL)的永久性路面、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与普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弯沉、裂缝和车辙状况及发展规律,并通过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法(LCCA)对各路段进行经济评价.通过性能对比和LCCA分析发现: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沥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缝性能,但是抗永久性变形能力不足;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在服务寿命内需要更频繁的养护而经济性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结构是本地较为适用的一种永久性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7.
陈忠  张凤 《华章》2010,(23)
本文根据专家们对我国开放交通两年以上的半刚性基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调查,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路面结构及其承载能力和面层功能状况;简单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现象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市政道路中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应用已经很广泛,半刚性基层虽然能够减轻沥青铺面面层的龟裂、车辙和冻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早期裂缝。市政道路交通量大,这些早期裂缝在繁忙交通车辆荷载作用下将加快其延拓速度,因此也缩短了加铺层使用寿命,同时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尝试采用乳化沥青增柔半刚性基层的方案。通过室内试验与传统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增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基层透层沥青的选择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透层沥青具有保护基层和增强基层与沥青面层结合的作用,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和施工现场总结,介绍了透层沥青的选用原则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以笔者工作经验对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后的养生、底基层或垫层的处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有效减少沥青路面出现的各种裂缝数量,减缓裂缝出现的时间,达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典型的温度敏感性材料,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会直接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和适用性。文章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各结构层的温度梯度,并在典型路段埋设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测,分析对比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异。结果表明:组合式基层路面结构温度场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随深度增加逐渐延后;设级配碎石的组合式基层能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降低反射裂缝的产生概率;增加ATB厚度能有效减小沥青面层温度梯度,从而改善结构温度环境;温度场实测值与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满足后续车辙和疲劳计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温开裂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橡胶沥青是良好的沥青改性剂,其具有吸收应力,改善沥青高温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缓反射裂缝等优点。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取15℃、20%和60℃下沥青路面的热特性参数,分析在不同温度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和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规律,推荐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半刚性路面基层是以无机结合料作为路面结构的持力层,与采用粒料类材料作为路面结构层的柔性路面相比,具有强度高、承载力高、整体性好、刚性大的优点.但它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其抗温、抗湿变形能力较差,易形成干缩裂缝及湿缩裂缝,进而使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开裂,影响路面使用质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在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和柔性面层之间设置防水抗裂功能层,可以有效缓解路面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路表水的下渗,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速度。确定此功能层的油石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具体的路用性能,采用体积设计法(CAVF)按照最紧密骨架结构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下限,以析漏试验的拐点作为油石比上限。在此范围内,再配合高温车辙试验和小梁弯拉试验来确定最佳油石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强度的形成原理,并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裂缝的类型与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施工控制、配比设计、水泥剂量的控制、含水量的控制、拌和、摊铺、压实、养生等施工工艺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造成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甚至早期破损的原因不一,传统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重载交通下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考虑不足,基于这一点本文从理论上对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场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下,考虑车辆轴载的变化,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重载下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明显,应力指标变化显著。结论: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载影响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强度、形成原理及缩裂特性,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施工中的病害处治;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为例,从教材选用、课件制作、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相关结论和体会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有些沥青路面在铺装后容易产生早期病害,很多情况下裂缝会占有很大的比例,大雨过后,裂缝数量就有惊人的增长,裂缝成为引起公路早期破坏的主要因素,最终裂缝所体现是道路基层的损坏及路面平整度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基层材料的选择,拌和站对半刚性材料的控制,混合料摊铺现场的基本要求,可以防止由于半刚性基层质量不好而引起路面早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