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大量内容丰富,口头传承的雄辩词,代表着哈萨克群体的神圣信仰和语言艺术。哈萨克雄辩词潜藏的逻辑哲学思想很强,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哈萨克族语言文化的内涵。对它进行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不仅是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发展层次和文明水平的提升。而促进这一质的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力量。抓好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基石,是加快实现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史占格 《科教文汇》2014,(25):170-172
通过文献资料、田“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穿青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穿青族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历史和极深的体育文化内涵,其主要特色贯穿于其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俗礼仪、娱乐嬉戏中。穿青族作为一个有着自身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体育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适合于达斡尔族的双语教育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达斡尔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穿青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穿青族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历史和极深的体育文化内涵,其主要特色贯穿于其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俗礼仪、娱乐嬉戏中。穿青族作为一个有着自身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体育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男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得出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男子大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和有氧耐力均高于汉族和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男子大学生肥胖比例就偏高,汉族男子大学生相对量力和爆发力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男子大学生成绩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区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农区产业弱质低效,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空间集聚能力差,城市化进程缓慢。加快传统农区城镇化步伐,关键要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强空间集聚。本文重点研究了农区城镇化要素,传统农区如河南农区的城镇化实践,尤其是城镇化进程、模式和特征的分析,以期揭示农区城镇化过程主要问题,探索农区城镇化主要模式,从而得出促进传统农区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凸显出边疆多民族聚居区的特殊性,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建设基础文化设施作为城镇化进程的切入点,依托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创新性启动"万村千乡文化带头人"工程,以期通过全方位、大力气、深层次、多广度的创新努力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以促进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发展,推动新疆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当下中国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如产业的聚集和升级、一元二体的社会结构、人口、人才的吸引、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矛盾加剧等困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社会组织在缓和和解决这些困难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对传统城镇化进程影响生态环境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以及重大意义,从环境伦理的视角对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谭华 《科教文汇》2011,(34):75-77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家庭和社会随境式的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学校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在实施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为视角而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怎样规划建设并完善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才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与发扬达斡尔族特色传统民族文化,是本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是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规划方案、思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伊犁马文化科学实践转向为案例,以科学、真理与民主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农牧民的民生改善为价值取向,探索以伊犁马改良为动因的马业和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的马文化发展的科学实践哲学两个方面。以科学实践哲学理论指导新疆马文化产业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取得创新成果,以期对中国西部马产业和马文化产业产生一般规律性的、科学实践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化变革的进程中,关于传统文化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制度建设必须适应传统文化,否则制度建设不能成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变革中制度建设的需要,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而笔者则认为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制度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哈萨克族民间,每到重要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或者农作物丰收时节,人们都会载歌载舞,表达自己的情感。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主要是以实际的劳动生活作为载体,以人们在劳动时的体态为舞蹈动作,以劳动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为情感基础,以草原文化为特色的一种民族文化属性较强的舞蹈形式。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劳动方式所影响,在具体风格、韵律以及体态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风情。可以说,它直接继承并体现出了哈萨克民族的游牧文化以及民族风俗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将传统建筑物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传承和创新我国的建筑文化是国家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吉安在城乡建设中高度重视庐陵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打造"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意蕴、融合庐陵文化元素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将庐陵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等系列行动,使得庐陵古韵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打造了吉安独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化变革的进程中,关于传统文化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制度建设必须适应传统文化。否则制度建设不能成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变革中制度建设的需要,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而笔者则认为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制度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村寨是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当地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地处偏远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村落形态、文化活动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为核心的浙西南畲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调查,现场踏看,座谈评估等方法,探究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畲族村落由于被动式的选址,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散而小";由于主动式的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畲族山地聚落空间,文化遗产丰富;由于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应当本着尊重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原则,优化村镇规划的工作模式,审慎对待村庄撤并,营造民族特色空间环境。本文对畲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多视角审视与阐述,并对人居环境改造中应关注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对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传统文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哈尔滨市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现状,针对哈尔滨市朝鲜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设施老化,文化活动场所严重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市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的建议:制定鼓励政策,发展壮大朝鲜族民族文化产业;努力加大投入力度,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继续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做好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过于追求城镇化的形式与速度,忽视了内容与质量,造成建筑缺乏地域特色,出现“千城一面”现象。为防止此现象持续漫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必要加入地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元素进行艺术指导。高校具备前沿的设计理论,也正处在从素质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期,课程改革需要真实项目来完善教学体系,政府与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优势互补,有效推进双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