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征拜为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后进左光禄大夫,封为郑国公。魏征深谋远虑,富有胆略,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薄赋敛,轻租税”、“任贤受谏”等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他的治国良言有助于“贞观之治”,所以深得太宗的褒美。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相似文献   

2.
尚立霞 《甘肃教育》2004,(11):23-23
战国时邹忌很会劝谏,他现身说法使齐威王懂得了纳谏的重要性,从而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使齐国位列战国“七强”之首。时过境迁,到了唐朝,也有一位同邹忌一样敢谏、善谏的大臣,他就是魏征。魏征不仅披肝沥胆、直言不讳,而且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不少失误。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谏太宗十思疏》(下称《十思疏》),就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中的第二疏。此疏核心内容为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意思是要他积德行义。但文章开篇并没有  相似文献   

3.
史料就其形式而言,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片、实物等等。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课本内容,适当选用史料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运用史料,不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到唐太宗与谏臣魏征时,有位教师引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史料:唐太宗因魏征直谏逆耳而罢朝回宫并震怒不已。皇后获悉后着礼服见太宗,太宗惊讶道:“为何如此穿戴且高兴呢?”皇后道:“我听说主明臣直,如今魏征敢于直言,那是因为陛下是位开明君主,我怎能不向您祝贺呢?”学生看完这段史料,自然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对唐太…  相似文献   

4.
一、导语设计唐太宗年间有一位忠心为国、敢于直谏的大臣 ,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虽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分不开 ,但同时也得益于这位重要的人物 ,他就是魏征。二、作者简介与题解魏征 (5 80— 6 43) ,字玄成 ,唐曲城(今属河北 )人 ,后迁居相州内黄 (今河南内黄 )。少时曾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 ,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 ,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 ,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 ,前后陈谏二百余事 ,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 ,“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  相似文献   

5.
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敢谏善诤著称。唐太宗时期,魏征先后上奏两百余次,计数十万言。他的建议多被太宗采纳,并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在这些奏疏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谏太宗十思疏》。按《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先后“作飞仙宫”“如洛阳宫”“猎于鹿台岭”“猎于广成泽”“幸明德宫”“猎于济源麦山”,兴建宫室、游逸田猎,颇有骄奢忘本之势。  相似文献   

6.
魏征与唐太宗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贤相明君。他们君臣之间同心协力,对于促进初唐的安定繁荣,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各自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讲到唐太宗,总会提及大胆谏诤的贤臣魏征,同样,提到魏征,也忘不了虚心纳谏的明君唐太宗。但说起他们君臣之间的遇  相似文献   

7.
《纳谏与止谚》是按读后感的基本格式“读”、“放”、“联”、“结”而写的一篇短文。文章的显著特点是对比贯穿全篇。标题《纳谏与止谚》是鲜明对比,发人深省。第一段紧扣题目,写作者六十年前后“初读”和“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不同感受对比。初读“引人入胜”,重读“故人重逢”两个比喻的对比。前者是乐趣,后者是感慨。由感慨很自然地引出邹忌与齐威王和魏征与唐太宗的正面对比。唐太宗能从谏如流,又有魏征这样的贤臣,因此当时政治稳定,国泰民  相似文献   

8.
纳谏、用人及其他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陈广远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开明的封建皇帝,他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因而备受后人的推崇。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支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做宰相时给他提出了二百多条建议,他都接受了,唐...  相似文献   

9.
魏征是镜     
臣子规劝或批评君主叫做"谏",君主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唐朝著名的谏臣,前后陈谏二百多件,大多被唐太宗采纳,被唐太宗誉为"明得失"的镜子,同学们,想知道魏征是怎样敢于积极进谏的吗?……  相似文献   

10.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然而,贞观君臣深知,自满则骄盛,骄盛则好颂,好颂则谄谀日进,谄谀日进则危亡必至。因此,贞观君臣对颂词谄语保持高度警惕,留下了足以令后人仰慕的政治佳话。作为一代杰出的帝王,唐太宗认识到功多不颂仍存在,功小颂多必招祸害。当秘书少监虞世南呈上歌功颂德的《圣德论》后,太宗立即下诏:“卿论太高,朕何敢拟上古,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其始,未知其终。若朕能慎终如始,则比论可传,如或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尽管太宗后期已不如贞观之初那样勤勉自律,但毕竟未走得过远,这与他的明智睿达不无关系。贤臣魏征经常提醒太宗近君子,远小人,纳谏去谄。太宗对那些献媚讨好之词  相似文献   

11.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针对唐太宗"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的缺失,于贞观十一年四月上疏给唐太宗的。其核心思想是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全文析理透彻,切中肯綮,太宗称赞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起到了应有的规谏作用,体现出高超的谏辞艺术。  相似文献   

12.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朕尝宝以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古今伟人之所以成就伟业,除其具有坚韧不拔之志,必具有其超人之术。唐太宗以“三镜”之宝成就其“贞观之治”盛世。  相似文献   

13.
古语说 :“君臣相处 ,自古为难。”事实确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一代贤相魏征 ,在政治上密切合作 ,共建“贞观盛世” ,是我国历史上一例罕见的典范。千年之后 ,又有老党员忠言直谏 ,总理从谏如流的故事 ,真可谓是“古为今用”的典范了。魏征已经死了一千多年 ,但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博物馆里 ,还存有他那面金光闪闪的“人镜”。我们借助这一宝贵的镜光 ,回眸历史长河 ,就会看到针对时弊犯颜直谏 ,源远流长的一条闪亮的光带。这条光带中流淌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留下了一个个忠臣、谋士、良将、清官的形象 :邹忌 ,鲍叔牙 ,张良…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05,(12)
坐上历史的小船,听有趣的历史故事。魏征是唐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看到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总是会当面提出来,据理力争(jùlǐlìzhēn)。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m iàn hóněrchì)。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以后再也没人敢说实话,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biē)了一肚子气去见他的妻子长孙(zhǎn sūn)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儿(xiān b lǎor)!”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bìxià)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  相似文献   

15.
臧克家先生有言:“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臧先生的《纳谏与止谤》就具有这样的魅力。但细读之余,又觉得其中(包括[自读提示])似乎又有可商榷之处,给人留下几许遗憾。其一:[自读提示]云:“文中先以唐太宗与魏征、齐威王与邹忌做对照,然后是威王与厉王对照,再后是古今对照。”只要粗读课文,就觉得第一个“对照”不妥当。唐太宗与齐威王均是  相似文献   

16.
上①尝罢朝②怒曰:“会须③杀此田舍翁④。”后⑤问:“为谁?”上曰:“魏征⑥每廷辱我。”后退⑦,具朝服⑧立于庭⑨。上惊问其故,后曰:“妾⑩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要敢不贺?”上乃悦。 ——《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皇上。此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罢朝:在朝廷议事停止了。③会须:一定要。④田舍翁:乡下老人。⑤后: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之妻。⑥魏征:唐初著名政治家。太宗时为谏议大夫,以敢言著称。⑦退:退下。此指长孙皇后回到自己房间。⑧朝服:朝见君王时穿的服装。⑨庭:院中。⑩妾:妇女的谦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是唐初政治家、史学家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谏,臣下对尊上的规劝,使其改正错误。疏,奏疏,也叫奏章、奏议等,是封建社会臣对君陈表意见的一种文体。唐太宗跟随父亲李渊转战南北,艰苦创业,但他登基之后,却滋长了骄傲情绪,弃俭求奢,大兴土木。魏征看到“贞观之漒”太平盛世的背后,隐藏看“覆  相似文献   

18.
语文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正是唐王朝“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看到唐太宗滋长了贪图享乐的思想,魏征写了这篇奏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保证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在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得的好教材,既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于是,上这一课前,我进行了一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现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中,选有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有名的政论文以诚恳的态度、逻辑性极强的言辞,劝说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是唐代政治家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秦疏.由于唐太宗在建立唐朝后,逐渐改变了艰苦创业时的勤俭作风,滋长了追求享乐、骄傲自满的情绪,魏征十分忧虑,就上疏劝谏,提出“十思”,论证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主旨。唐太宗接此奏章后,亲自下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过失,赞扬魏征的劝谏,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作为儆戒。魏征的奏疏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王朝,有其局限性,但作为一般事理,仍可批判地继承,可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