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软科学》2014,(6):65-69
在构建考虑预期的商品住宅需求调控模型基础上,采用面板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1999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需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市场参与者的房价预期对商品住宅需求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土地、利率工具对商品住宅需求分别产生了抑制、刺激、抑制作用,且作用力度依次递减;经适房政策对商品住宅需求的影响不显著;模拟分析将不同政策工具的干预效应分离、显化。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新巴尔虎右旗的商品住宅市场调查出发,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发展状况,以及商品住宅布局规律,并结合新右旗的人均GDP的年际变化,希望为相关部门纠正房地产市场的错误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十分明显,特别是2003-2007年房价上涨速度过快,而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他因素影响,房价出现了回调,而进入2009年,我国商品住宅价格又出现了急剧上涨的态势,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动关系到社会民生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下即在此背景下,分析影响我国商品住宅价格变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津商品住宅价格的现状分析,结合供给需求模型对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方法探究不同因子如何对住宅价格形成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导致了天津商品住宅价格的持续上升,而宏观经济环境对住宅价格影响有限,并据此为住宅价格的调控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1995至2004年间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显示,在样本期间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诸项决定因素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实际利率的降低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拉动住宅价格上升的关键在于居民累计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带来的有效需求的扩张,以及住宅供给结构中中高档物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的市场价格区间的整体上移。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货币政策如何有效发挥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出发,研究了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反应关系,对货币政策关于房地产价格的最优反应规则进行了模型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取决于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合理和正确判断。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4,(9):16-20
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新能源法案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来看,美国新能源法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金融风险预期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影响逐渐下降,中国玉米价格上涨主要受国内玉米产业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长期影响也较为显著,但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收益预期,直制约着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家政策、土地供给、投资者投机、消费者需求以及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便于房地产企业可以较好地预测房地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陈伟勋 《资源科学》2018,40(3):634-644
近年来,以期货市场为定价基础的金属价格呈现频繁而剧烈的波动,直接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系统的稳定。而金融属性凸显被认为是国际铜价短期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背景下,从金融化视角出发探究金融因素是否影响国际期铜价格的波动,对维护中国工业系统稳定运行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ICSS方法将2000—2014年LME期铜价格分为七个阶段,继而采用PLS方法实证检验了六种主要金融因素在不同阶段内对国际期铜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指数对期铜价格波动的解释力最大;黄金价格在铜价“大幅上涨”时期对铜价变化的解释作用最强,但反映的是市场对美元价值变化的信息;标准普尔500指数对期铜价格上涨具有明显支撑作用,反映出国际期铜市场金融化特征明显;投机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期铜价格剧烈波动,但并未改变期货市场内在功能的发挥。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可借力人民币国际化抑制美元计价影响;应构建矿业金融战略体系,防范过度金融化下的价格波动风险;需理性对待投机,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10.
从短期来看,热钱流入对房价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资本流动效应”和“流动性效应”.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还会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财富效应等“结构性效应”影响房地产价格.本文通过HP滤波、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讨论了以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效应,结果发现:(1)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了热钱流入,但是热钱流入的“资本流动效应”并不明显,即热钱流入房地产部门并不能在短期内显著影响房价;(2)热钱流入引发的“流动性效应”,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3)人民币升值预期会通过“结构性效应”中的财富效用渠道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长期性影响,但是“结构性”效应中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郑伟 《预测》2001,20(6):27-32
基于理性预期等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主流的金融市场理论。然而,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及非线性经济学的研究,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在本文中,作者放松理性预期的假设,重新定义了准理性预期的表达式,并用它来解释金融资产,主要是股票价格的混沌特征的产生机制,阐述了预期的准理性性质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2003~2010年中国各省区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通过选择适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各省区宏观因素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以及相邻地区的住房价格变动对本地区住房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间的住房价格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是地区住房价格波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房价与地价相互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整体快速上涨和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房价和地价相互关系的争论十分激烈,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判别各方观点正确与否的关键。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测定二者的相互关系,但由于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研究难以进一步刻画两者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及政策变化对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本文在基于向量自回归类模型的方差分解这一分析框架下将前人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论统一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内,并完整而细腻地描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计量分析刻画出政策变动导致的二者之间反应模式的变化,为正确认识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0-2008年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山西省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的VAR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住房价格的长期响应均为正,但短期和中期影响各不相同。住房价格对自身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在中期内表现出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影响非常弱,但在中期内,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不确定性,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中期冲击为正向,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非常弱;住房价格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抑制作用,但在中长期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模型测算,预测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约为19.9%,增速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约为6.7%,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约为14.5%;预计201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约为4.6%,增幅较2013年显著回落;201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约为6 6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3%。主要原因包括:宏观经济整体运行保持良好,房地产市场投资稳定增长;信贷扩张速度放缓,刚性需求释放减缓,房地产市场交易增速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供给相对充足保证市场交易稳中有升;购房者涨价预期未变等。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张继良 《资源科学》2020,42(6):1135-1147
住房价格一直是政府与百姓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高房价下的高空置率也一直普遍存在,引发众多关注,但是当前空置率是否抑制了房价的上涨有待研究。为此,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35个重点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均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分析住房空置率及控制变量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置率是引起中国城市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空置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房价的上涨;同时房价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土地出让价格上涨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人均收入对房价有一定影响,建成区人口密度对房价影响存在分化。不同规模城市的房价波动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受到空置率的影响,一线城市、二线发达城市、三线城市空置率对房价的负效应较大;三线城市土地出让价格对房价的作用不显著,一线城市人口过密对房价产生向上推力。总结而言,空置率是抑制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不同规模城市房价波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普通住宅房价与地价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会广  刘忠原 《资源科学》2011,33(5):856-862
准确把握房价与地价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本文在归纳概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房价与地价的市场属性、预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土地市场与住房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假说,构建了一个解释房价与地价关系的机理模型,即开发商根据住房销售市场状况及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价值的预期,调整其在土地出让市场上的竞价行为;当期土地市场上的变化又会引起该地块开发后房地产价格及该地块所在区域内房价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和部分城市2002年-2009年普通住宅销售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房价与地价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全国层面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与地价有双向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因,而不是相反。总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地价作为房价成本构成之一,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而以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决定着地价受预期房价的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论得到部分大中城市数据检验结果的支持,这说明本文所揭示的房价与地价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对数特征价格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参照区"对比分析,研究轨道交通运营前后不同时期对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起到"缓冲器"作用。但在研究期内,轨道交通沿线的房价梯度呈现先加速扩大再加速缩小的倒"U"型结构。跨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对其沿线房价梯度的影响呈现三阶段变化:在轨道交通开通前的短期内(阶段一),市区房价上涨高于郊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扩大加剧;在轨道交通运营后的短期内(阶段二),市区房价上涨低于郊区,但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继续加剧上升;在阶段三,即轨道交通投入使用的长期,市区房价涨幅远小于郊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房价梯度停涨下降,轨道交通促进房价扁平化效应才显著体现。城区和郊区之间房价梯度的演化是由于两个市场对轨道交通的响应不同引起的。本研究深化了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认识,可为北京市跨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地铁沿线住宅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市8个城区29个季度的住宅增量、存量销售价格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了住宅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在以住宅增量交易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中,增量住宅的价格对存量住宅的价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增量住宅价格变量是存量住宅价格变量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增量住宅价格每上升1%会带动存量住宅价格上升1.06%,增量住宅销售价格的上升,促进了存量住宅销售价格的快速上升。政府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需要从中介制度、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住宅交易制度,促进住宅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