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体诗有四种基本句型和平仄格式,从实际组合看,句有八种不同的句型,联、绝,律分别有十六种不同的平仄格式,近体诗的句型和平仄格式是从众多句型,平仄格式中优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4.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有四种,其中五言律句的基本格式是: 甲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相似文献   

3.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  相似文献   

4.
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一、律诗的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这是五言律诗的,七言律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加上两个相反的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  相似文献   

5.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学四阶矩阵描述五言诗组句结联的集合,并用聚类分析法将矩阵内五言诗二、四字位平仄一致或相异的句簇与唐代律诗句、联的声律规则进行对照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符合唐代五言律诗声律规则的句、联聚类在句中第二、第四字平仄不同和联内第二、第七字平仄不同的句簇中.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诗联聚类在opopo,ozopo句簇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联聚类在opozo,ozopo句簇中.二、四同平的"平平仄平仄"句不是平平平仄仄第三第四两字位置的互换,是"特拗而律"的特别律句.  相似文献   

7.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8.
在格律诗的平仄句式中存在"音""结""连"三种结构单位,它们不同的特性与作用形成了它们在平仄句式中不同的分布链接规则,据此便可以推导出各种格律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使用。文章对平仄句式的这三种单位的特性和由此形成的整首诗平仄格式推导规则以及具体推导过程作了分析阐释和演示。  相似文献   

9.
平仄是构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平仄格律。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主要有:只有四个标准句式;平仄相间,两平或两仄为一个节拍;"对"和"粘"是组句成诗的方法;句末要避免三平调和三仄调;一般只押平声韵;首句平仄决定全诗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有些可以变通,有些必须避忌,有些拗句要救。  相似文献   

10.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之一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历来被推为倒置的范例,至于因何而倒,则见仁见智了。今有人认为:“只有按倒置句排列,才符合平仄节奏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否则就不合规律了。”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讨论的。我们先抄录这两句凡十四字《广韵》中的音韵地位,然后比较一下“正序”句与倒置句的平仄。  相似文献   

11.
歌行体可分为“入律”和“仿古”两种形式.入律歌行的语言形式以七言句式、律句和拗粘拗对、一韵四句或八句、换韵平仄交替为主;其规整者如《长安古意》和《圆圆曲》,由多首绝句、律诗组合而成;歌行体的对仗则较为自由.  相似文献   

12.
自学报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都免不了要过《古代汉语》这个“鬼门关”,它之所以难学难过,是因为它远离了我们现实生活,并且它又不是光靠背诵、记忆所能奏效的。在《古代汉语》中诗词律部分又是难中之难。下面我就诗的平仄部分谈一点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小技巧,提供给广大同学。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主要的特点,所谓“平”是指平声,“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看似复杂,其实每首诗不过由四种句式组合而成。其中五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姑且把它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格律,出现了格律诗.当时诗歌所用到的律联可归纳为五言平韵、五言仄韵、七言平韵、七言仄韵4种类型148种格式.对这些律联、格式进行归纳、分析,并以诗例佐证.可以较为具体、详尽地揭示当时诗歌基本构律单位的全貌,帮助体察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诗有诗律,联有联律,联律还比较复杂,在本文不准备详述,只就有些同志提及对联和格律诗的对仗有何异同的问题,简述一点个人意见,以供参考.下面先讲共同点.第一,两者的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相应部分平仄相对,出句末为仄对句末为平,词性与词组结构相同.例如杨应琚的广东博罗罗浮山酥醪观楼联:“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是“仄平平仄  相似文献   

15.
近体诗的组合,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一句内平仄组合,二是整首诗中有哪些平仄组合的句子。确定近体诗的平仄组合规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推导记忆法,首先确定近体诗四种基本句式;其次确定律诗的基本句式组合规律;再次确定绝句的基本句式组合规律。第二种用背诵记忆法。  相似文献   

16.
“裳”是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注:①CHáNG遮蔽下体的衣裙;②SHANG犤衣裳犦衣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读成“SHANG”,笔者认为此处的“裳”应读“CHáNG”,理由有三点:一、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对平仄声调的安排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诗人正是通过平仄交错来构造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按七律的平仄格式,此诗为“仄起式”,首联平仄声调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表示可平可仄),勿庸置疑,“裳”字当是…  相似文献   

17.
“替”有二二替和二四替两种,“失替”是识别词的拗句的唯一标准。对422个词牌中每句平仄格律的统计和分析说明:律句对词的平仄句式的影响表现在,词的句子99%都是律句,将近1%的是拗句。  相似文献   

18.
近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从五言近体诗入手,详尽描写五言近体诗句、联、绝、律形成的全过程,遍举句、联、绝、律的所有组合方式,并依据近体诗求变的精神,对所有形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五言近体诗句、联、绝、律的最佳组合方式,由此分别推论句、联、绝、律组合选择原则,并系统总结五言近体诗组合与选择原则,进一步揭示五言近体诗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间,隔开。这句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间”既解作隔开,自然应该四声了。这种解释法虽然句意可通,但与七言绝句的平仄不合。因为历起式首句不入韵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这句诗的第五个字“一”为仄声,是不符合这类律句平仄式的常例。  相似文献   

20.
杜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者挂罥长林梢”句中的“长”,现行读物一般读为ch(?)ng(场),作形容词,训“长林梢”为“指高大的树梢上”,我认为此当读zh(?)ng(掌),作动词,“长林梢”解作“生结(或附结)在树梢上”。其基本理由是:第一,从对仗讲,古体诗可有可无。但本诗的“高者”与“下者”两句本身对偶,成工对。从语法分析可以看出,“长”和“沉”相对应,都是动词,各作自己句子的谓语。第二,从平仄格式讲,古体诗比较自由。但本诗的上述两句构成七言工对,平仄虽不工稳,但有平仄。一般说来,出句与对句的第二、四、六字不一定要求“分明”,但其工对的出句与对句的第五个字则平仄要求一般必须严格,此处的对句的第五个字“沉”是平声,则其出句的第五个字“长”必须为仄声,因而“长”就当读zh(?)ng(掌)。第三,从表达需要上讲,上述两句着重描“(?)茅”的结果,照应前文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