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半透膜是胶体渗析实验所必需的用品,现介绍几种半透膜的制作方法。1 用植物叶片制半透膜选用叶面较大较薄无破损的植物叶片,在沸水中煮1min,以破坏植物叶片表皮中不易透水的角质层。然后将煮沸的植物叶片用细棉线固定在长颈漏斗(或玻璃管)下端即可。采用植物叶片制做半透膜,具有原料易得,制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等特点。2 用打字蜡纸制半透膜剪下一块未用过的打字纸,用手多次搓揉,使其柔软。再将打字蜡纸用棉线包扎在长颈漏斗口,即可进行半透膜性质的实验。此法制作的半透膜可演示离子通过,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有漏斗内液…  相似文献   

2.
贵刊在 1999年 7-8期中发表了张天武老师的《渗析实验半透膜容器的制作》文章 ,该文介绍了利用鸡鸭蛋壳制作半透膜进行渗析实验的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渗析实验中半透膜的制作问题。笔者根据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得出 :利用植物叶片 (如树叶、菜叶等 )也可以制作理想的半透膜。此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作过程简单方便和实验效果明显等特点 ,在教学中曾被不少同行采用。现介绍如下。a .半透膜的制作。在进行胶体渗析实验的前一天或者当天 ,选用一片叶面较大无破损且较薄的植物叶片 ,放入盛放沸水的容器中煮上 1min左…  相似文献   

3.
一.原料大白菜叶柄、洋葱、大葱白均可。二.制做方法把大白菜叶柄、洋葱、大葱白内表皮剥下来,用水洗净内表皮的菜汁,再用蒸馏水洗,即可得到半透膜。把上述洗净的蔬菜半透膜蒙在洁净无底的试管口上(或用截取的一段粗玻璃管,把管口烧至圆滑).用棉线包扎好。把蒙有半透膜的一端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装置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胶体和溶液的混合液,即可进行胶体渗析实验。四.说明1.用蔬菜半透膜代替动物半透膜,原料易得、随手可取.制做简单,学生自己都可以动手制做,很适合农村中学采用。2.若用比较老的大白菜叶柄、洋葱…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8,(2):52-53
人教版渗透实验中选用玻璃纸作为半透膜,效果不是很理想。一线教师为了实验现象明显而改用生物半透膜,但生物半透膜种类繁多,通过对生物膜制备、实验效果等进行比较,认为卵壳膜、鱼漂为较好的生物半透膜材料。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渗析,要用到半透膜.课本上介绍的可用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在实际操作中,选用一种合适的半透膜,是做好这个实验的关技?  相似文献   

6.
渗透作用是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后主要的吸水方式。笔者在有些书刊上看到,选用肠衣、猪膀胱,玻璃纸等作为简单渗透计上的半透膜材料,来演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吸水现象。虽然演示中出现了所述的细胞渗透吸水现象,但笔者认为演示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水现象选择上述材料作半透膜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所介绍的半透膜材料与其所述内容不相符合,造成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叙述的主体不统一。讲的是植物生理的内容,但选择的是动物体的材料。谈的是植物生活状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正>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后面学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实验目的:1.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探究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鸡蛋内膜作为半透膜进行渗透实验,在渗透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概念的错误认知.进而设计实验验证膜对离子和大分子的选择透过性,层层递进使学生在理解渗透作用的基础上从深层次理解膜的选择透过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时两个条件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一、半透膜的选择;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适当的浓度差.在两个条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是半透膜的选择,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半透膜的材料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对常见半透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半透膜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半透膜实验,认识胶体,区别微观的微粒大小,而半透膜一直是困扰中学半透膜实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不同作物品种叶片含水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玉米、小麦及三叶草的土壤含水量、叶片含水量和叶片细胞膜透性.实验表明,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膜透性(电导率)增大;叶片含水量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而降低;在干旱胁迫下,越耐旱的植物,植物含水量下降越平缓,保水能力越强;不同作物保水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三叶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对于“渗透作用原理的演示实验”我曾尝试过利用动物肠系膜、鸡蛋壳膜、鱼鳔、花生种皮等多种膜来作为半透膜,但终因捆扎不严或所用半透膜易损坏等原因而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要在课堂上边讲课边演示,往往比较困难。本人通过多次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确保实验成功且效果明显。a.选膜。即半透膜的选择,最好选蛋的卵壳膜,而且鸭蛋优于鸡蛋,因为鸭蛋卵壳膜稍厚且面积大,易于包扎在长颈漏斗口,且膜没有鸡蛋卵壳膜那么容易破。而其它的半透膜(如肠膜、膀胱膜、鱼鳔等)膜太厚,短时间内很难看到长颈漏斗内蔗糖溶液液面上升的现象,实验效果不明显,不易拿到课堂上演示。而选用蛋的卵壳膜,蔗糖溶液液面在2min内可上升2~3cm,现象很明显,学生易…  相似文献   

15.
<正> 在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对于“渗透作用原理的演示实验”我曾尝试过利用动物肠系膜、鸡蛋壳膜、鱼鳔、花生种皮等多种膜来作为半透膜,但终因捆扎不严或所用半透膜易损坏等原因而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且操作起来十分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OH)3胶体渗析半透膜的制备,主要从半透膜的层数和加入尿素的质量2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尿素的质量为2g,用两层的半透膜进行渗析时得到的Fe(OH)3胶体电泳实验现象最佳。  相似文献   

17.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又称赛璐玢)、花生种皮、猪肠衣(浆膜层)、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无机膜)。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也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二、细胞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  相似文献   

19.
马芳 《中学生物学》2006,22(4):55-55
生物学建立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之上,出现化学上的知识是很正常的,因此常在一些题型中常出现化学单位的转换问题。比如在渗透作用方面。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必须包括: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是将洋葱鳞片叶表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渗析 ,要用到半透膜。课本上介绍的可用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羊皮纸、胶棉薄膜 ,玻璃纸等。在实际操作中 ,选用一种合适的半透膜 ,是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首先 ,我选用了肠衣 ,但肠衣不是随时可以买到的 ,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易破 ,很难长期保存。有的资料上介绍用鸡蛋内膜 ,鸡蛋随时都可以购得 ,但取内膜很费时 ,需用稀盐酸浸泡二、三个小时 ,也易破 ,效果也不够理想 ,淀粉胶体也能透过去。我找来一些玻璃纸 ,但它们不容易制成一个袋 ,所以我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一个广口瓶装蒸馏水 ,用一个锥形瓶装淀粉胶体和食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