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由与秩序”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实践的主要矛盾和主线。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自由、大学经济自由、大学文化自由三个方面;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秩序”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政治秩序、大学经济秩序、大学文化秩序三个方面。在实践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围绕“自由与秩序的张力”展开的。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大学”本位的研究,建议加强“制度”本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认同大学官僚化运营的韦伯竭力捍卫学术自由,尖锐地批判“思想的官僚化”。韦伯从所谓的“学术自由”出发,开辟出更激进的“学术自由”境界,并赋予学术强烈的伦理价值,呼吁大学人在享受学术自由的同时,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3.
“立人”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的共同理想,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立人”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化的思想武器。他们的“立人”思想主要表现在对“国民性改造”问题的关注,对“科学”的欢呼以及他们的学观念与实践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反思,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们的工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哲学反思,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不断将其“化为方法,化为德性”,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威力,不断提高共产党人的觉悟和精神境界,塑造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6.
“真”是和庄子人生自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就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美的产生和存在。庄子“真”的美学观,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延续,是对礼乐文化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其实质是追求人生与“道”和谐的大美境界,对后代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是京派作家为争取话语空间所提出的一种文化理想和策略。它的形成与实施既具有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特定的政治历史原因和语境,也是对“五四”文学人道思想和自由传统的继承和追寻,同时还受到了中西文化中“对话”精神的启发和影响。而自由平等的“对话”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京派特有的“太太的客厅”与“读诗会”,二是他们的“对话体”和“谈话风”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一个颇耐研究的话题。作为深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自然形成了他追求生活逍遥自在,思想自由,不为权势富贵所迫,不为世俗名利所累的个性。而道教的自由生活正好给他的“逍遥游”提供了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9.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是随着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000年以来,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作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数以万篇计的专题论文和数以百部计的专门著作,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认真研读和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对于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的历史进程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大体可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理论界主要将“三个…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两次“猴子审判”相映成趣,两者都涉及美国的自由教育原则,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第一次“猴子审判”借助自由教育原则帮助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入美国学校课堂,而新版“猴子审判”却在自由教育原则下试图用“神创论”和“智能设计论”取代进化论。“猴子审判”向美国自由教育原则提出了挑战,人们对自由教育原则进行实际的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自由概念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居于“拱顶石”的地位,尤其是其实践哲学的起因和基础。并且,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阐释非常独特,既独立于康德哲学的体系之上,又内摄了作为“人的哲学”的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集中地论述了实践哲学的自由概念,尤以后者更为纯熟圆满,故在此拟以《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为主要蓝本,试探悉康德式自由概念的发生、演绎、范围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的"自然"哲学主要阐发民"自然"、君"无为"的政治理念,根本上是以政治自由为旨趣的自由哲学。《庄子》以"无待"的"逍遥游"为话语形式的哲学思想则大体上是探讨精神自由何以应当、何以可能的自由哲学。此一精神自由哲学无疑主要取资于《老子》,是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主、自由义前提下对"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对外在的政治自由的追寻偏移至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求,《庄子》对《老子》哲学的这一转进,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主义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结果的重要的哲学基础。但是,功利主义的若干分支都有不同的方法论缺陷,以功利主义作为公共政策的原则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由马克思提出。阿玛蒂亚·森继承和发展的“以自由作为发展”的新型发展观可以取代功利主义,是更合适的公共政策指导原则。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于自由发展观的实证检验方法,马克思的自由观可以从哲学层面修正人类发展指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狂欢理论中,巴赫金对物质存在的关注度不高,甚至说没有关系。他在颠覆现有存在的众多束缚中,始终期盼一种人的精神存在和精神彼岸,一种十分抽象的宗教精神上的东西。在诸如"交替与更新"、"肯定与否定"、"第二种生活"等看似对立的二元论概念中,巴赫金都赋予其精神解放的深刻内涵,从而在人性追问中,显出人类生命诉求间的原初样态,在狂欢中寻找人终极的归宿,在颠覆中期盼人的精神解放,彰显一种宗教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8.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主体性哲学美学成为反思历史、重塑个体的强大文化思潮;文学与美学也在不断地与政治分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体的自由和审美的理想,呈现出从集体话语、个体彰显,再到诗化哲学、审美自由和审美文化的历史转型。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便成为"美学热"中从哲学到审美、从群体到自我、从机械反映论到主体实践论的理论动力,人道主义也不仅仅是思想解放的热情,更是以"主体性"的面貌成为系统化的理论表述和具有学科意识的理性思索。而此种回归人性、倡导自由和文化启蒙的美学思潮也将持续而深入地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20.
杜娜叶夫斯卡娅认为,只有重新考察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价值,才能找到“马克思的原始基础性”,即贯穿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新人道主义”。她在作为革命辩证法基本内容的“新人道主义”的理解层面上“重建”马克思主义,就是试图说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或者说是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革命辩证法,是实现人类自由的革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