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要读出停顿、读出变化、读出画面。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杨正萍 《成才之路》2010,(35):32-33
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阅读教学。教师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朗读,注重学生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增强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指导学生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雪梅 《教师》2013,(36):62-62
一、朗读训练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理论和阅读分析理论来看,朗读在阅读教学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能力的好坏是衡量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标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朗读是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文内容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要着重加强朗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提升。下面,笔者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伟 《华章》2011,(14)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训练形式.目前,在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人们开始关注朗读这种形式,重视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交流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7.
姜广超 《文教资料》2011,(22):58-5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通过读书实践来实现;其中,课堂内有效的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显然,朗读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读,必须有教师的精心指导与组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特色,灵活指导学生朗读,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下面。谈谈本人关于优化朗读教学的基本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依据教材,强调教师的范读作用,对于重点段落,应着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包礼胜 《考试周刊》2013,(25):39-40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技能训练,以及对学生朗读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朗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过程要合理、有层次。只有把握好朗读指导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二者具有共生关系。一个是外显的,一个是内敛的;一个偏重形象,一个侧重抽象。教师应依据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阅读形式。此外,教师采用朗读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朗读引领、要关注角色朗读和创设朗读情境;在采用默读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使用圈点标注法、揣摩咀嚼法和情境默读法等。  相似文献   

13.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8):51-52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出声阅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朗读教学指导是为了优化小学生对书面文字的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是优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朗读指导,促使小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优化学生的语感发育。本文将从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根据小学生的朗读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完善多元的朗读训练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朗读技巧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加强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从学习起步阶段打好朗读的基础,后继朗读就会很轻松,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做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条件和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重视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增加朗读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引导式、配乐式、角色式、表演式、竞赛式等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的热点。教师要掌握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在朗读指导时要把握若干要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情发于心间,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是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关键。"朗读是最好的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加强朗读指导,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后,几乎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指导朗读,优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李俊云 《考试周刊》2013,(25):38-39
<正>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发现不管课堂模式怎么变,学生的课堂朗读能力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兴趣。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也是目前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