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近日发布的《开放门户2013:国际教育交流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赴美国学习的国际生人数达81.9644万人,较2011-2012学年增长7.2%,其中有44%是女性。来自中国、印度、韩国、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五个国家的留学生占总数的58%。其中,中国留学生有235597人,占全美国国际生  相似文献   

2.
图览世界     
留美新趋势:申请人数增加竞争激烈 一份名为《2010门户开放》的报告显示。2010年来自中国大陆的赴美留学生人数与上一年相比激增了30%.中国超过印度成为美国接收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地,几乎每五名在校生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近几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2010到2011学年,中国大陆共有157558名学生正在美国的大学里求学,连续两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如果加上来自台湾的近2.5万学生和来自香港的8000多名学生,目前正在美国留学的华人学生超过19万名,遥遥领先于排列第二位印度的10.4万人。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网站(iie.org)2014年11月17日报道,当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最新门户开放报告(OPENDOOR)。报告显示,2013-2014学年,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的国际学生约为88.6万人,比上一学年增长8%。报告显示,2013-2014学年中国内地在美国的留学生约为27.4万人,较上一学年增长16.5%,这是连续第7年以两位数增长。中国继续名列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在27.4万名中国留美学生中,40.3%读本科,42.1%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今天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已连续两年超过印度成美国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81.84万人,回归率为36.5%,超六成留学生滞留海外。报告显示,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教育学会2011年11月14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到2011学年,留美中国学生人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2%,达到近15.8万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中国、印度和韩国分别是排名前三位的在美留学生来源国。外国留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对于面临经济危机的美国来说是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演讲稿整理)据2014年2月美国新闻网(US New s)报道,美国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U.S.Immigration and Cu stomsEnforcement)公布的最新报告称,目前全美持有效学生签证的中国人共有287,260名,中国占全美国际留学生的比例约为29%,人数超过来自欧洲、南美、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其他地区的留学生总和。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非营利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2003年11月公布的年度报告,2002—2003学年,在美外国留学生总数增幅不到1%,但是,来自印度、韩国和肯尼亚的学生人数有显著增加。这份《2003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2003)称,印度在美留学生人数居首位,中国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促进更好的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国留学的比例。2012年,大约有2.1万名日本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11年上涨了17.6%。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数量在中国国际学生中占第三位。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新疆、甘肃等地院校留学。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生选择到中国进行短期学习,时间从8天到一年不等。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教育与职业》2012,(28):12+14
Canada should be double the absor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10 years加拿大10年内加倍吸收国际学生【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多伦多8月15日电,加拿大联邦咨询专家小组14日公布的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报告显示,加拿大应在未来十年把国际留学生的人数增加一倍,以弥补全国迫在眉睫的劳工短缺问题。这份报告建议,联邦政府应把提供合作基金作为吸引顶尖国际留学生前来加拿大深造的方式。譬如,联邦政府可以依靠相关机构、省份或私人的捐款集资,为来加拿大读书的8000名优秀外国本科学生提供奖学金。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加拿大约有23.9万名在读全日制国际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2012,(12):143
据2012年03月15日荆楚网报道:3月14日第17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接收的海外留学生达到1.01万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留学生规模列全国第九。万余留学生来自五大洲163个国家和地区,人数排在前五位的留学输出国分别为印度、越南、  相似文献   

12.
最新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报告显示.2002—2003年度美国高等院校录取外围学生增长率仅为0.06%,创7年来最低水平。美国施行的严格学生签证制度是导致外国学生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印度连续第二年超过中国居外国在美留学人数榜首。在美国58万外国学生中.印度学生有7.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  相似文献   

13.
归国     
《留学生》2010,(9)
加拿大近三成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工作【新浪网】近期,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6月,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总量突破4万人,相当于国际生总量的20%左右。平均每4个国际生中,就有一个中国学生。该报告还显示,28%的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就业或创业,其就业和创业方向以金融、信息科技及环保节能等领域为主。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加速,是近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2年终发布的《开放门户2012:国际教育交流报告》,2011-2012学年,赴美国学习的国际生人数达764495人,较2010-2011学年增长了6%。来自中国、印度、韩国、沙特和加拿大五个国家的留学生占总数的56%。国际生主要集中于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得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  相似文献   

16.
就读于加拿大大学的外国学生去年猛增20%,这是在缓慢增长几年之后留学生人数的一次急剧增加。由加拿大国际教育局报告的数字显示。1990—1991年度来加拿大学校、学院和大学学习的外国学生共计87000名,即前一学年只有72000名。这一年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的5.3%的增长率。美国上一学年共吸收了407500名外国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2012,(33):91
中新网11月5日电据韩联社报道,首尔大学国际本部5日表示,截至今年10月,就读于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休学学生和结业生都相加,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总计2080名,交换、访问学生等非学位课程321名等共达2401名。这比2009年的1891名增加27.0%。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美日三国的留学生数量逼近留学生总数的一半。就读于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2009年1891名,2010年2264名,去年2284名,今年2401名,呈现增加态势。外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大约有20万名海外留学生在英国学习。他们来自180个国家,占了学生总数的11%,其中,40%的留学生来自欧洲共同体国家。英国在109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向驻在国的潜在留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服务,英国国际教育委员会向海外留学生和从事于高等教育的顾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各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截止到2005年4月底,正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51160人,占澳大利亚所有外籍留学生近20%,比2004年同比增长20%。这些中国学生当中,有2万多名学生是在接受本科阶段的学习,1万多名学生在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是中国学生在澳接受中学教育的人数则略有下降,截止到4月底仍有8000多人在接受中学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11,(5):15-15
3月17日晚,赫尔辛基大学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晚会暨国际晚餐活动在赫尔辛基大学学生活动室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赫尔辛基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与赫尔辛基大学食品学院学生会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美国、芬兰、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的40余名学生应邀参加了活动。中国留学生成功地在活动中传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