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是现成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会学”则是人人终生受用的资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2.
徐永刚 《课外阅读》2010,(11):113-113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将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莉丽 《教师》2014,(12):99-99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会学习一辈子。“教”是手段,“达到”是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儿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近日我尝试着让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颇有收获,现以活动二“春日赏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案。比如,彩翼组(金翼、蓝翼、黄翼、紫翼等组略):  相似文献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一线教师,在和新课程改革成长的这十余年中,这样的话语经常在耳畔回响。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有多少课堂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大多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教,而且更要关注如何指导学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更会学”的目的。1.预习与复习中,学会自学在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了解所学基本内容,对不甚明白的地方,用铅笔作一个记号。通过预习与复习,力争多问:这是什么?其关键点划出了吗?重难点公式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应用?应用的前提是什么?有无特殊情形?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相类似或不同?哪个地方依然读不懂?自己的理解、质疑、心得记下了吗?课后习题试做了吗?哪个地方特别重要?哪些地…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职责是教!教什么?教知识、教学习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努力。而且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更加喜欢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当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空洞地说教,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只会奉命而学,绝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所教的物理学科"呢?  相似文献   

9.
<正>"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立足于教,指向不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叶圣陶认为,读书是要让学生知道"已往",为"未来"做准备。那怎样才能使读书跟人发生关系,要怎样读书才能引导学生为未来做准备?由此,教师要询问:教科书里的材料是不是切合人生?是不是为未来做准备所必要的?离开了教科书,是不是别无教授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性、自主创新主体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2.
1 不教是为了教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不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不等于"放羊","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如愿以偿达到不教之境呢?这需要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主要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然而由于语文知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要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行解决。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再教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  相似文献   

15.
居丽华 《现代教学》2010,(10):66-66
“教是为了不复再教”。“导学”是要寻求“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我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学会学,教师就要创设情境,给学生锤炼的机会。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快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而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笔者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 一、教会听讲,养成认真上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地,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教会学生听讲,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五会,即会听、会写、会看、会想、会说。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会与会学。学会是习得知识,但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在推动学生提升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如何完善高年级英语语篇前置学习是笔者一直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一语道破了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