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互联网已经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接受、传播、研究等传统内容进行了深度改变.它增加了音乐的开放性、广泛性、、及时性、共享性与可欣赏等新特征,因其低成本实现音乐传播的平等互动与大众化.但是,“互联网+音乐”的商业性和大众化特征极大地冲击了音乐文化,也带来了“文化种族主义”.“互联网+音乐”的发展必须坚持其音乐本质,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音乐人必须坚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这个最可坚守的音乐内核,坚持音乐的美学本质和文化价值,并掌握“互联网+音乐”的话语权,才能重建音乐世界的精神,建构“互联网+音乐”自己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卢梭“语言的音乐化”音乐美学观点的主要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比较,指出卢梭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认为“语言的音乐化”观点尽管有些方面略显偏激,但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颇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影响”来审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阐述了历史各时代的文化背景 ;儒、道的“和”之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至深。阐述了我国古代“和”是一音乐的最高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本”就是要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把握好音乐课中学科综合的“度”,把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尽可能地融入到实践之中。“以音乐为本”是实施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薛小利 《陕西教育》2008,(12):63-63
当今社会正进入音乐多元化时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繁杂多样,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新课程理念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对于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都“抵挡不住的”流行音乐,与其一味压制、贬抑,倒不如引导学生“扬弃”式接受,让学生自主地感受、体验和思考,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五种版本初中音乐教材在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和“理解多元文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专门编选了外国民族音乐素材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以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共享世界音乐。本文从教材编写理念、选材原则、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等几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非洲音乐文化是黑人文化的生根组成部分.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在欧洲音乐文化的阴影和夹缝中顽强地生根、发芽,直至放出绚丽的光彩.其对南北美洲音乐文化发展影响颇深,并在与其他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产生出更多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南北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黑非洲音乐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文艺政策、民族政策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民间文艺,这使得侗族音乐文化逐步为外人所知.从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以来的侗族音乐文化在州、省、国家的各项调演、汇演,整体上承袭了它在民间的表现形式,之后的“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为侗族音乐的舞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观念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依然存在,使多元文化发展和“母语音乐文化”教育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分析欧洲音乐理论面对人类学视野中世界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凸现出诠释的苍白和缺陷,揭示“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贫困,进一步抨击“欧洲音乐中心论”,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珍宝。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实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任德平 《学周刊C版》2014,(4):194-194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音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善于挖掘和利用,结合本地的人文文化、地方文化。就能够丰富音乐课堂,让农村小学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音乐批评依据着某些基本的客观标准来对音乐现象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说,基于不同的文化基础.形成了众多的音乐批评流派,在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等批评思潮的影响下,音乐研究开始走向“音乐文化研究”,“语境”成了音乐批评的重要因素.当代音乐批评应站在审美与和谐的角度去欣赏、感悟音乐.体现音乐评论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西方音乐,由于受到社会变动、经济复苏和文化思潮的影响,产生了极其复杂多变的音乐形式和文化形态。本文将借20世纪西方新音乐作曲技法的创新,并以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的十二音音乐为例进行分析,论述了“新音乐”思潮影响下的表现主义音乐,以及“反传统”思想在表现主义音乐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即:音乐鉴赏、表现与创新之间,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以及音乐课堂内外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协同效应”是新课标背景下搞好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中原崛起”口号的提出,中原城市以原来的相对“闭塞”逐步走向“开放”,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新时尚,在中小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随之孕育,它在丰富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同时,还引领了一直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风尚.笔者以为,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不应仅局限在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层面,还要以居民幸福感和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角度来衡量.河南省的中小型城市,近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而通过对比,更能体现出音乐文化与大众生活关系的互动与影响,故本文以音乐文化发展为例,详细阐述了也着重提出了音乐文化对大众生活的调节和引领作用,更加强调了当代音乐文化与大众生活要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化的传承都要以更年轻的一代人为对象.人们把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希望自然而然地寄托在了青少年身上.适合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青少年大多在学校接受教育,传统音乐的传承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中小学校的肩膀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音乐新课标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学校音乐教学中,我国传统音乐连传承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弘扬"更需努力.教学中我重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我国传统音乐,对中学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的困难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潮音乐”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的音乐现象之一,对于这一有着特殊意味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1、“新潮音乐”与大众的关系;2、“新潮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的情况;3、“新潮音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态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社会的精神产品,它的历史历来被当作某种社会现象来看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凝聚。社会是文化的驻地和载体,在这个载体中,“真”、“善”、“美”谨慎而有效地守护着自己的文化领地。音乐与各层次间跨文化的对话、冲突、整合形成了整体文化发展的动力,音乐作为文化系统中艺术层次的子层,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脱社会,充当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上帝。历史的变迁常使音乐无可奈何地变化自身。因此,讨论音乐,应从历史的层面上,在一定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条件下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对音乐教育作文化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