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语词音义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分析语言符号理据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语词音义联系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表现之一的观点.然后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论证了语词音义联系的必然性,说明这种必然性和语词音义联系的机制一样,都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理.  相似文献   

2.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是语言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语言中象似性可分为影象象似性、拟象象拟性和喻象象似性三种类型。网络语言作为语言一种新的变异形式,存在大量的象似性现象。以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揭示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拟声词不仅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 ,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既具有象似性 ,又具有任意性。文中从两个方面对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加以说明 :一方面是象似性和任意性的统一 ;另一方面是先有象似性 ,后经过社会语用 ,逐渐过渡到任意性。  相似文献   

6.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映照关系,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从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试图检验证明语言的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研究中具有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语音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依附着一定的语言意义,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象似性.本文基于语言的象似性理论,并利用这一理论分析法语语音与其语义之问的象似性关系,发现法语语音也符合象似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即"语音形式大,意义也大;语音形式小,意义也就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反映这一形式所表达的概念或语义的复杂性。形式越复杂,可预测性或可及性越低,在认知处理上所需的注意和时间越多。数量象似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隐喻概念:语言形式是容器,容器越大,内容越多。标记性理论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理论有直接的联系。标记性特征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既能从认知层面,又能从功能层面对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进行解释。标记性理论对象似性的其他类别如语言结构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范畴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功能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等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拟声词不仅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既具有象拟性,又具有任意性。文中从两个方面对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加以说明:一方面是象似性和任意性的统一;另一方面是先有象似性,后经过社会语用,逐渐过渡到任意性。  相似文献   

10.
李瑾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34-137
象似性(iconicity)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典型的象似性原则出发,揭示象似性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层面的普遍存在.从象似性的视角看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有助于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彰显,有助于形式附加义和示意效果的传递与强化.同时揭示以典型的象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篇章层面的语篇与连贯的象似性能为有效地解读文本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争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关于语言符号的性质大约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现在大部分学者对语言符号的性质都持辩证的观点.任意性与象似性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符号的音义间有无必然联系;(2)任意性是就历时层面还是共时层面而言的;(3)对任意性、约定俗成、象似性等术语的不同理解.文章最后指出了争论的实质、过去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被看做是语言的特性之一,近二三十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语言符号不完全是任意性,也具有象似性。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出发,介绍了其在语音层面的象似性——音义同构。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语言本质,丰富语言象似性学说,并且有助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此外,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若能将语音与语义相联系,则可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并激发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象似性,语言学界把这种象似性理解为语言的理据性和可论证性,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基于象似理论,文章从语音、形义以及词源文化层面剖析了词汇的象似性特征,并探讨了象似观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4.
石蕊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63-166
新词的产生具有理据性而非任意的.象似性即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理据性.本文试图从语音象似、语义象似和语用象似角度诠释新词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从而说明新词产生的象似动机.  相似文献   

15.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重要内容之一,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为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提供了依据。象似性关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为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理解和再现形式背后所隐藏的意义提供了视角。本文以阿来作品《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个案,从映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三个层面,探究葛浩文夫妇为再现原作的结构和意义所做的语言选择及产生的效果。本文认为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在英译时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再现其效果,并根据目的语的表达规范做出调整,以再现源文本的象似性原则、作者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实现与源文本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本文试图探索语言符号在语用层面的相似性,提出四条语用象似性原则,包括语用数量象似性原则、语用顺序象似性原则、语用距离象似性原则和语用标志象似性原则,并分析证明语用象似性原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和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非象似性是指人们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其形式与他们所指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文章以英汉情感用语为例说明:语言使用排比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的特征;语言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时具有象似性特征;言语通过语义搭配形成转义或者歧义时具有非象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雁 《英语辅导》2008,(1):83-85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不少语言学家已从句法、语篇和语用等层面揭示语言符号的象似,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进行有力补充。象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谌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52-352
本文介绍了象似性研究的背景和象似性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语言象似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理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语言象似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和语言的本质,但是从象似性的研究缺陷可以得知:"象似性"其实是包涵在"相当任意性"里的,它不可能作为任意性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从而揭示诗词中形式与意义的深层含义及认知机制,证明象似性理论的阐释力,也为诗词赏析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