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形意拳历史渊源甚久,据记载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始祖所创,始日“意拳”,后称“心意六合拳”。河北形意拳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创始人李飞羽先生。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从师戴龙邦先生门下研习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钻研,昼夜练功,10年艺成,为武林当代魁首。  相似文献   

2.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3.
史宏伟 《精武》2009,(5):68-71
山西形意拳之五行进退连环拳.是在形意母拳——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之基础上,历经形意拳前辈的实战、技击、临敌经验等逐步演化而来的。此拳法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具有手法紧凑连贯、攻守兼备,变化无穷等特点。一动快似闪电、犹如雷霆万钧之势,一静如猛兽蛰伏待出、如临大敌,万念聚敛、八方尽在掌握之中的状态。若能达此境界方为形意拳之上乘也。  相似文献   

4.
形意拳随笔     
陈建国 《武当》2009,(2):24
形意拳又称心意六合拳或心意拳、意拳。传说由明末山西人姬际可(字隆风)所创。粗讲有五行、八式、十二形之说。这种拳法在中国拳法中既豪放且刚强,因形具像,乃以形取意,含难解的哲理和强劲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5.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王文清形意拳,古拳谱称“心意拳”、“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相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它与太级拳、少林拳、八卦掌并称为武林名拳,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形意拳的得名,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6.
我酷好形意拳,潜修二十余春秋。之前我利用礼拜天拜访一河之隔的西安市郭派形意拳传人单吉刚先生。听其拳史拳理,观其拳法练法。不知不觉就过去四个多小时,令我受益匪浅。现以问答形式整理,愿形意拳同道有所借鉴,从而对习拳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陈彦伟 《武当》2005,(6):25-25
形意拳的套路演练,没有长拳的舒展大方和太极的轻灵飘逸,但是它具有外形与内意高度统一的独特韵味。其拳有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在此以硬打硬碰的明劲练法来进行分析。从内意与外形的表现形式分两点说明:一、练习套路时的意念活动形意套路中的一招一式都有其技击用途,在练习当中首先要明白拳理拳法,这样才可以明确意念活动的要求。拳谱有云"练时无人似有人"就是说练招的时候,要假  相似文献   

9.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它与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一样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形意拳的由来 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据现有资料记载,形意拳的创始人当属明朝末年山西蒲州人姬龙凤(有的拳谱记做姬隆风或姬隆丰)。据清雍正年间拳谱《心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拳学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意拳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拳法上主要以象形取意、内外相合、三体功架、虎步单重、裹身低势、侧身调膀和势整劲巧为特点,构成了形意拳明显不同于心意拳和其他拳种的拳学特点,在中华武术流派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洪卫 《武当》2007,(1):23-23
三体势是初入形意拳的必修课,也是贯穿形意拳整个拳法的“脊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形意拳每一招势均从三体势变化而来,即万变不离“三体”之能。“三体势”是开启形意门的“金钥匙”,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架。  相似文献   

12.
李春光 《武当》2012,(10):25-26
一、形意拳的有关常识(一)形意拳的习练内容:按先易后难的习练顺序有:1、养身功。2、拍打功。3、腰腿功。4、弹踢腿。5、三体桩。6、五行拳。7、十二形拳。8、徒手单练套路。9、器械单练套路。10、徒手对练套路。11、器械对练套路。12、十五处打法。13、七十二绝技。14、拳理拳法。15、气功。16、散手。(二)习练形意拳的基本条件:1、本人特别喜爱该拳种。2、四肢健全。3、骨骼定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5.
炮拳,形意五行拳之一,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拳经云:"炮拳似炮,所以炮拳以迅猛刚烈见长。"炮拳在演练中与其他拳法不同,呈"之"字形行进(与之相同的还有横拳)。这种技法虽与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有所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敌袭来时吾侧  相似文献   

16.
正张静(1964-),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体育高级教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父(张希贵)学习武术,三十余年基本上掌握了多种传统武术套路:长拳、短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鞭杆、刀、剑等浑元武术拳法;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武术比赛,均获佳绩。2007年参加首届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获得浑元形意拳、浑元太极拳和散手拳三项第一名;多次参加省武术比赛的竞赛及裁判工作,五  相似文献   

17.
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氏心意拳,为著名的形意拳的前代拳法,形意拳的历史比较清晰,且已经颇有研究成果,然而戴氏心意拳的拳史、拳谱却迷雾重重,多年来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来解析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因为戴氏家谱没有彻底公开,加上戴氏心意拳谱版本不一,各家说法有异,且多遮遮掩掩,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现在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18.
王志明 《武当》2006,(9):23-23
一、自然力应是求取整劲的基础应当说整劲是形意拳(包括所有内家拳派)应该求取和具备的根本劲力。无整劲可以说该拳无根,无魂。凡属内家拳派都应以如何使用整劲为训练的中心。是不是尚派真传,一发劲便能一目了然。拳法失传,首先是桩法要义和内功劲法的失传。初习形意应以训练和  相似文献   

19.
300年形意拳     
形意拳术自姬际可创史以来,历经三百余年,技术理论日臻完善,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初创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承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拳之法则,“六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思维意识为诱导作用于形体,致使经络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逐步达到“内三合”与 “外三合”的高度统一,使意(大脑思维)、气(经络系统的活动)、力(形体运动)相配合,三者互为作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1996年第9期刊登了山西农大王文清先生的《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一文,此文的观点与程素仁先生主编的《形意拳术大全》的第一节《历史源流》的观点完全一致。对心意拳的创始者为姬际可一说我基本赞同,但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