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全国两会是重要的时政会议。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积极运用直播、海报、短视频、AI、VR等新媒体技术为两会报道持续发力,通过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新图景。本文将以人民日报2022年的两会报道为例,从场景建构和关系重塑两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融合新闻产品可视化呈现与传播实践,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向秀  龙科 《新闻前哨》2023,(5):46-4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的改变、新传播理念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推动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3年省两会报道为例,分析探讨湖北广电紧扣“讲好故事”这一法宝,辩证处理“深”“浅”文章,在广电媒体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Vlog作为时政新闻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的"跨界"成果,主流媒体纷纷找准机遇,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个性化表达方式中,创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内容的立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张广秀 《新闻世界》2010,(12):26-27
“全国两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竞技场。同时,全国两会报道作为重大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在实力和资源均处于弱势的地方媒体,要通过思路创新扬长避短,构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娟 《传媒》2021,(17):48-49,51
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是展现媒体融合特色的根本,而技术和渠道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创新内容表达并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新华网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中,展现出值得借鉴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内容创新经验,即通过内容可视化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以内容交互化提升用户的参与体验,以内容服务化提升用户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曾祥敏  董小染 《传媒》2016,(6):32-35
在媒体融合的变革转型期,当前国内许多媒体已经在生产机制、组织、渠道、产品、用户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尤其是在生产机制和产品形态上不断创新,重新探索与用户连接的关系。诸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新华社的“全媒体报道平台”等所进行的平台、产品的实验与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做法。而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受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成为众多媒体抢新闻的重地,而且也成为近几年来媒体争相试验新的报道技术、新的报道方法与手段、新的产品形态的信息场。尤其是从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基于技术基础上的可视化产品不断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亮点,正是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6年3月2日至16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4家中央级媒体及腾讯、网易2变革创新中的具体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两会,被视为新闻富矿,更是检阅媒体融合发展实力的竞技场。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恰逢大众报业集团打造的“大众”新媒体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试运行,这为创新地方两会时政报道提供了契机和载体。据统计,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共推出2024年山东两会相关报道374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86篇次,全网传播数近3.3亿。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是重大的时政主题,“两会”报道要出新出彩,创新突破是关键。今年的“两会”报道亮点频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和提升。媒体真实准确客观传播新闻信息有助于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更能促使媒体更好地履行使命,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10.
萌拟人化、用户激励、差异化体验,能增加年轻用户对时政新闻的兴趣,这是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2015年两会报道后得出的结论。而我们做这个尝试,是因为在分析了历年两会可视化新闻产品后,发现国内各家媒体在时政可视化上做得较为生硬,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优化空间。面对年轻用户,严  相似文献   

11.
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月亮 《新闻界》2008,(4):132-134
本文从《面对面》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出发,就节目本身展开讨论和分析,着重分析了《面对面》的栏目定位和理念、选题设置和策划思路,深入阐述了新闻感在节目中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陷阱新闻”与“隐性采访”、“传媒假事件”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可以被看作是两者的交集。作为在实践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新闻现象,“陷阱新闻”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陷阱新闻”导演事件、欺骗式采访和以审判者自居的特征,都是对新闻伦理规范的违背。  相似文献   

13.
李斌  陈勃 《编辑之友》2016,(8):58-61
自新华网对2013年十大年度“反转新闻”进行盘点以来, “反转新闻”引起了业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同那些重大的、正能量的新闻相比,频频热演的“新闻反转剧”似乎有时更让公众“津津乐道”.所以,基于其不同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特性,研究“反转新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入手,在分析“反转新闻”成因的基础上,从立法、媒体和记者三个角度分析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雯雯 《图书馆》2007,(5):134-135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的产生,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它为华文新闻信息数字处理提供了科学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陈庆江 《新闻界》2008,(3):131-132
随着新闻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的全面转移,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逐渐变为了"主持人","播"新闻逐渐变为"说"新闻。然而,在主持人向受众靠近的过程中,这种"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点误区。由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说"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这个词组是我国新闻教学和实践中常用的术语,但是,如果细心研究之后便会发现,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与其完全对照的概念。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国新闻评论的特性、历史以及发展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本文经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评论"一词不是从英文或其它外文中翻译而来的舶来品,而是一个本土化生成的词汇,其可能产生于20世纪我国新闻学教育萌芽期的20年代。  相似文献   

18.
电视"说"新闻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给电视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活跃了荧屏,这也是经济发展带动上层建筑变化的一个体现."播"新闻是中国电视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的一种状态,从它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适应了我国新闻发展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但其不足之处也是很显而易见的.综合来讲,我们不能单一地认为是"说"好还是"播"好,根据不同事件、不同的新闻背景的需求,二者的共存是必然的.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充分发挥"说"新闻和"播"新闻各自的优势,让我们的电视荧屏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电视理论界,“新闻播音”本来是一个不言自明 的简单概念,它是对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以及深主报道节目稿 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然而这几年来,随着“主持人” 和“说新闻”等节目形态的出现,“播音”一词似乎有一种扑 朔迷离之感.因为她的外延扩大了,播音的内涵也有了新的 调整。人们发现,无论是一板一眼的宣读,字正腔圆的播报, 还是娓娓道来的侃谈,抑或是有稿无稿的脱口发挥,都可以 纳人大的“播音范畴”。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一口地 道的京腔,京城人听得舒坦过瘾.即使在《第七日》也不休 息,还接着说;湖南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