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者今天所上内容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通过昨天辅导本班部分学生预习得知:很多学生初学小数加减法时有个通病——不把小数点对齐,忘记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教参书指出:“应提醒学生对着加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释列竖式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特别要强调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所以,我把“小数点对齐”和“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作为本单元的重、难点。但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两个难点呢?  相似文献   

2.
笔算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目的计算势必由现代计算工具来完成。因此,笔算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概括并掌握计算法则,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必要的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一、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其中“数位对齐”是指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基本规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万以内不进位加法困难不大,但经常对错数位。因此,教师不仅应讲清算理算法,而且应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准备题过渡,引出计算法则。复习百以内的加法法则后出示过渡题42 34,要学生列竖式计算。算完后问:“写竖式时,你是怎样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的?”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就是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学生回答后,在横式两加数的百位上分别添上2  相似文献   

4.
吴海青  张华 《新教师》2024,(1):17-18
<正>“小数加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继“整数竖式加减法”之后,学生第二次接触竖式计算。一线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受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末位要对齐的影响,在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总是把两个小数的末位对齐。此时,如果两个小数的位数相同,则计算结果正确;如果两个小数的位数不同,则计算结果完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相似文献   

5.
错在哪里     
[诊断]由于这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时,它们的相同数位恰好对齐,小数点也对齐了。受此误导,同学们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把积的小数点与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而出现了错误。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什么是小数及小数的意义,刚刚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如何导入小数加、减法很重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并且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是一致的。在讲六年制第八册第五单元小数加、减法时,可  相似文献   

7.
正一、设计的缘由上过五年级"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师,都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在列竖式笔算时,学生关于数位的对位问题总是一知半解。列3.5×3的竖式,多有图1、图2两种样子,谁也无法说服谁。还有的学生实在搞不清楚,就想出了如图3的列式。其实不难想象,出现这些问题,正是受到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求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尽管教师多次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要末位对齐,但当学生坚持说图1也没错时,教师也  相似文献   

8.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教学后进行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我们知道,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或延伸来的,所以,要注意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以便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学习小数加、减法铺路搭桥。二…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把分散的学习知识加以梳理,沟通联系,理清"脉络",分清主次,以简驭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趋于完善。一、计算对比法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梳理这部分知识时,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可采用先计算后对比的方法,概括出异同点。如,教学"小数乘除法"后,可对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做以下梳理: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相似文献   

10.
沙志昭 《云南教育》2000,(23):39-39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内容按顺序分为 100以内加、减法计算 (二 );乘、除法计算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乘、除法应用题四部分。通过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进一步加深理解 ,并使基本技能达到熟练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 100以内加、减法计算 (二 )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是在 100以内加、减法 (一 )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没有大的困难 ,复习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竖式简便写法的情况 ,复习中让学生明确 ,哪一步可以口算就口算 ,不必再写竖式。对于…  相似文献   

11.
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住三条:1郾相同数位对齐;2郾从个位加起;3郾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是我们曾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而在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他们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把“1”记在心里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28+4”。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演示如下:摇28+432摇(以下称为“第一种书写方式”)师:同学们,谁发现了他的错误?生1:他没进“1”。师:为什么需要进“1”?生1:因为8+4=12,需要进“1”。师:对,我们需要把12里面的1个十和这2个十合起来,不要忘了在4的左边记上“1”,…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数学第七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是在亿以内的整数加法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计算钱数的应用题来讲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其所编排的小数加、减法法则仅限于教师提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要注意什么?”没有用文字加以表述。教学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尺度,既不用具体的文字表述法则,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方法大同小异,难度不大,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己学整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比,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概意法则,掌握…  相似文献   

13.
列小数乘法竖式时,为什么不必对齐小数点?计算小数乘法,实质上经历了两个转化过程。即先把被乘数和乘数都转化为整数去计算,再把所得的积转化为原小数乘法之积。当进行第一个“转化”时,被乘数有 n 位小数,将它扩大10~n 倍就得整数;乘数有 m 位小数,将其扩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教材简析"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例1.计算:5.08+12.4+8.92所以5.08+12.4+8.92=26.4。例2.计算:10.64-9.475所以10.64-9.475=1.165。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5页例1。【教材分析】知识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的学习也为以后小数乘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小数乘整数的竖式形式、顺序都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中来。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这册教材注意继承原统编教材较好的做法,重视概念教学、乘除穿插编排,同时也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便于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计算教学 简化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竖式写法,不出示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写法,强调两步式题写成两个竖式,分步计算,并写成简便写法──把两个竖式连着耳。并说明其中能口算的可以不写竖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计算能力。 …  相似文献   

19.
一、温习旧知促进迁移1 口算训练。(口算卡片)6 78 35 275 84 934 8(指名学生口述出5 27、34 8的口算过程)2 两位数加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 出示例3 :34 28=(1)引出课题师 :34加28怎样笔算?怎样写竖式?(投影)指名学生口述 ,教师在黑板上写竖式。(边写边强调 :个位和个位对齐 ,十位和十位对齐)师 :从哪一位加起?指名学生口述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说出个位上4加8得12 ,手指竖式问 :12已满十了该怎样书写呢?(投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进位加法。(板…  相似文献   

20.
<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含义,探索和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初步感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联,形成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完成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在三年级又分两次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会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