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约旦队2场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和前锋队员攻防能力强于约旦队,后卫队员的攻防能力明显弱于对手,特别是内线强攻突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分析、文献资料和录相分析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男篮与对手之间的技术统计和临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男篮在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方面与对手的差距,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对手的前锋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中国男篮前锋队员的比赛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前锋在身高、体重上和对手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平均年龄处于球员的成熟期,缺乏新生代球员;中国男篮前锋投篮得分能力和对手差距极大,创造投篮机会的能力低,三分远投能力差。老队员竞技能力保持差,得分能力已远落后与对手老队员。中生代前锋得分能力已超越老队员,而且得分能力也远超对手的中生代球员;在控制支配球方面弱于对手前锋;中国男篮前锋和对手前锋在防守能力上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上都呈下降趋势,难以对对手形成有效的威胁;其中三分投篮数、罚球命中率和前场篮板下降最为明显。建议中国男篮在今后要提高身体对抗能力、在防守和进攻端的侵略性,注重核心队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以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对战美国男篮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异,以及中国男篮自2008年奥运会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为中国男篮今后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前锋队员比赛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7支队伍前锋的个人攻防技术能力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对手在比赛能力上是否具有差距。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前锋队员在攻防技术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发现中国前锋队员在身高和年龄条件上占有优势,在三分球、罚球、封盖方面不处劣势,而二分球命中率低,抢篮板球的意识和能力尚显不足,犯规及失误较多。以上问题是中国男篮向世界一流强队迈进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看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六场比赛的录像,对中国队的中锋与前四强球队的中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指出我国中锋在个人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比赛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与的全部比赛的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和现场表现,总结与赛队后卫队员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国男篮内强外弱的实际,找出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优秀后卫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我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男篮后卫进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近6次世界大赛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进攻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得分能力的各个指标数据均呈"波浪式"缓慢发展。其中场均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总投篮次数、三分球投篮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而二分球投篮次数几乎停滞不前,且与世界强队差距甚大。投篮命中率呈现低水平起伏变化发展趋势,尤其是三分球命中率逐年降低,可见中国男篮"准"的特点已经失去。  相似文献   

10.
《篮球》2006,(7)
6月10~13日,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悉尼国王队(以下简称国王队)进行的3场比赛被称为训练赛,其目的是检验中国男篮前一阶段集训的效果,考察集训队员的水平和状态,为中国男篮的"瘦身"计划提供比赛依据。然而,就是这样没有电视转播、不公开售票的3场比赛,因为王治郅的登场亮相,吸引了很多人不惜漏掉世界杯的比赛,而亲赴现场观看。事实上,王治郅只参加了6月11日的一场比赛,而这场比赛也是中国男篮在3场训练赛中表现最好的一场。王治郅在这场比赛中得到25分和9个篮板球,带领中国男篮以85:78战胜对手。他的惊艳表现充分说明,他具备为中国男篮提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女篮比赛进行研究,以为中国女篮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国女篮水平下滑,比赛综合能力排名C级.中国女篮急需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缩短与世界强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子冰壶项目冲击2010年冬奥会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谭伟东  李雪芹  王冰玉 《冰雪运动》2007,29(3):35-39,42
为使中国女子冰壶项目顺利冲击2010年冬奥会,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冰壶在国际比赛中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肯定目前我国女子冰壶队拥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等优势,指出其心理成熟度不够、综合素质差和训练环境、设施不够完善等不足,认为中国女子冰壶队实施针对性训练后具有在2010年冬奥会上取得佳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技术统计为依据,从攻守两方面分析比较中国队技战术运用情况。结果表明:2分球投篮次数少、抢进攻篮板球能力不足、失误过多是导致中国男篮本次世锦赛失利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国男篮缺乏高强度对抗下集体作战的能力,找出这些差别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抓住冰壶运动独具的项目特征,分析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加快提升我国冰壶运动整体竞技能力,力争在索契冬奥会上取得佳绩,是我国冰壶运动教练员、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冰壶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从团队精神、动机、心理准备、自信心、注意力和焦虑控制等方面探究冰壶运动员致胜心理因素,旨在寻求提高冰壶运动训练水平、提升冰壶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和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竞技体育要在真正意义上跻身世界前列,优秀运动队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急待解决的问题,冬季项目运动队更需要加快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管理应从建设和谐运动队抓起,实行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整体效益管理,以运动员为中心进行主体积极性调动管理,并注重观念、能力、情绪、环境、社会学因素的影响;加强运动队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营造团队文化,使之内有凝聚力、外有竞争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围绕其体育发展目标达到德、智、美、劳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培养运动员过硬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保障科学化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员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伟东 《冰雪运动》2008,30(6):40-45
通过客观地分析中国女子冰壶队本次世锦赛备战期间及比赛中在队伍组建、管理、训练和准备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指出在深研项目规律、技战术、伤病预防及竞赛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训练环境,利用先进的科学训练手段来监控训练工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参加国际级高水平的冰壶比赛,聘请高水平外籍专家系统指导训练,快速提高竞技能力,规范国家队运动员的奖励与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等意见和建议,旨在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奥运备战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以近3届世界篮球大赛中国男篮和其对手为研究对象,对双方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找出中国男篮与对手在防守上的差距及成因。结果表明:抢断球和防突破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盖帽和抢防守篮板球时内线队员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外线队员能力较弱。防守战术变化少,防快攻的次数多但质量低;半场人盯人和全场紧逼人盯人运用较少,成功率低,主要以“2—3”或“3—2”阵势的区域联防为主,且存在防区小、贴身紧逼不严密等问题。中国男篮防守能力较弱,只有改善体能,强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对抗性,突出战术的多变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以及我国男子篮球身体对抗差距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的特征是:高壮身材与超强运动素质完美结合;身体碰撞频繁而猛烈,利用身体争夺时空优势意识强;身体对抗讲究技巧性和节奏感;强调身体发力与技术运用的融合;身体对抗以内线为主,且有向外扩散之势.中国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对抗与世界强队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原因是:身体对抗意识较弱,缺乏主动的攻击性;体能较差,尤其是力量素质欠缺;身体碰撞中技术运用的量少质低.中国队只有尽快攻克身体对抗性弱的难题,才能实行竞技能力大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11-2012NBA停摆后CBA迎来最佳的发展时机,高水平外援进入CBA对其品牌、赛事经营、竞技水平、观赏性、国内球员提高等方面产生有利影响;对联赛盈利、外援管理、球队整体打法、国内核心后卫和中锋培养、篮球文化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并提出了CBA的应对策略,为CBA品牌国际化和中国篮球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根据ISM方法的工作程序通过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18个因素,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中深层次原因是发展战略、人才队伍、管理创新;根本原因是领导团队能力、竞争环境因素、产业文化、研发投入四个方面,为培养与打造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