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泰微课”的信息技术资源库和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数学学习。借助“泰微课+导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天翻地覆慨而慷”;借助“泰微课+研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寸之间有乾坤”;借助“泰微课+拓学单”,能让学生的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泰微课”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  相似文献   

2.
肖彩虹 《考试周刊》2012,(22):130-131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我就谈谈陶行知“六大解放”之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葛利 《小学生》2023,(3):145-147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生活教育”等思想为小学课程教学指引了方向,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投入多种感官进行协作式学习,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发学生走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分组学习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组学习是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要发挥分组学习的作用,必须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如固定不变的座次,整齐划一的坐姿,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学习方式等。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特注意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尊重个性是让学生获得精神解放(心的自由)的前提,只有精神愉悦且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才能够达成“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课程目标。“学会学习”、自主发展,一是源于对学习成就的渴望,二是通过学习信念的养成,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探索行为。历史教育提及的“创造性”当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现代的社会公正(人文素养的精髓)意识,  相似文献   

7.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身心的解放:脑的解放,使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眼的解放,给他们创造了观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嘴的解放配以脑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手的解放,则更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的机会;至于学习空间的解放,则使他们获得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所以说“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不是“模型”、“圈圈”,而是真正使学生获得解放的手段。──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教育,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指出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去思考、探究、体验。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脑、眼、手、嘴、空间、时间),其宗旨就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学会质疑、讨论,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乐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实践,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从精神和思想上彻底解放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创造一个敢于主动学习的条件,然后再进一步在行动上有所作为,组织种种活动,并付诸实施。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最终达到他们学会、学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解放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活跃学生的课堂生命力,释放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由“一言堂”转向了“互动式”“探究式”。学生的一举一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进行提供了最生动、最实效的实施素材。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洋思学校蔡林森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流派。这种模式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学习效率特别高。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二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是一场革命,他的成功模式在各国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陶行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最为注重且成效最显著的方面之一。陶行知有关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论述,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阐发了“教学做合一”、“五路探讨”、“六大解放”的丰富内涵及其与学习能力培养、养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指示了规整各项动性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实施的前提是保障自主学习能够开展的基石。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也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参与平台,并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文章试图通过“自主学习”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的探讨,结合调查分析的资料,提出培养职校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解放学生的情感,减低其情感过滤,增强其学习信心,即培养他们乐学和能学。  相似文献   

15.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3,(31):17-18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宽松、愉快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只有当学生处在宽松、愉快的状态时才会消除顾虑,解放思想,焕发主体精神,产生创新的精神,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因此,我们要把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进入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地观察、讨论、操作、想像、探索和创造的境界;让他们在宽松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创新的个…  相似文献   

16.
说到游戏,它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题曲”,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它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自由独特的个性。将其融入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学生的灵魂,解放学生的手脚,最后解放教育者——我们自己。我们提出的“怡美课堂”,正是为了怡悦性情、美化心灵,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形成一个蕴含美感、生动活泼、欢快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想学、善学、乐学,使教师也在创造这样的课堂的过程中享受到教育的愉快和美好。  相似文献   

18.
1“将课堂交给学生”的辩证思考 近来,很多同仁倡导“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提法一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赞同者认为,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只要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  相似文献   

19.
“对质”一词来源于法学学科,但巧妙地回答了教育科学中对学生“要我学”至“我要学”转变后关于“我该如何学”的持续追问。“学习对质”是深化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能够达成学生以思考为核心目的之学习,可回应新时代育智问题,助力新时代学生学习。通过系统阐述“学习对质”的概念、内容、形式和结果,可进一步厘清“学习对质”的独特内涵。而梳理当前学习理论和实践变革发展需要,可肯定“学习对质”作为学习方法存在的意义。此外,要实现“学习对质”,应发挥教师“学习对质”的引导作用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对质”精神、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有效开展“学习对质”,“解构”并“重构”广义知识,积极扩展思维界限,不断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20.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解放学生课堂上思维的局限,着眼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上。显然,课堂能够活泼阅读,听、说团结合作,思维独立自主,弛、张有度,这样的课堂气氛更易让学生陶醉。因此,正确把握处理好“五个互动”环节,语言、文字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会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