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提高信息征管效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力量,深化推进税收管理模式改革,强化信息管税力量。主要措施包括:取消纸质资料报送,实现资料入口无纸化;推行电子化申报资料,确立税务数据电子化基础;制定系统审批机制,实现部分事项电脑自动审批;智能化审核系统可自动筛选疑点,为人工审批提供重点和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Coumot博弈模型研究了在寡头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采用新技术后带来的收益不确定对企业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得出如果投资成本很大,不确定性增加将会增加采用企业的数量;如果投资成本很小,不确定性增加则会减少采用企业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高职学生的实验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时,将"胡服"引入了中原地区。"胡服"亦包含冠饰。王国维认为冠上插"貂蝉"的"赵惠文冠"与加双"鹖尾"的"鹖冠(亦称(鸟夋)(鸟义)冠)"均出自"胡俗",属于"胡服之冠"。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冠上插"貂蝉"为饰的属于"胡服之冠",是由胡地传入中原的;而冠上加双"鹖尾"为饰的"鹖冠(亦称(鸟夋)(鸟义)冠)"并非来自驭胡地,是中原地区的服饰。另外,汉代这两种冠均属武冠。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行政性垄断行为十分严重,我国国情决定了反垄断主要是反行政性垄断,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行政垄断法。在WTO背景下,规制我国的行政性垄断,首先从立法上规制,包括完善反行政性垄断立法;其次从司法上规制,包括建立专门的反行政性垄断执法机关;最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家间的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报社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基本实现了新闻采编,报纸生产,出版发行整个过程的数字化。但由于报社的信息化建设是逐步推进的,造成报社的各个业务子系统的独立性很高,缺少系统间的关联。本文通过构建全流程监控系统,将报社的各个子系统关联在一起,并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化等多种形式,通过多种终端展现给信息关注者,为报社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管理决策与业务运行状况预警和改善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课堂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有效提问的达成包括问题有效、提问策略有效、回答有效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五个阶段.即设问阶段要有理有据,依据科学,关注质量;发问阶段要指令清晰,阐述问题,分配任务;候答阶段要创设环境,耐心等候,及时帮助,鼓励探究;叫答阶段要讲究艺术,关注整体,围绕问题,注重策略;理答阶段要注重提升,学生回答要合目的、合理性、合要求,教师评价要具体明晰.五阶段助力课堂有效提问,实现真正有意义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邹维 《兰台世界》2012,(15):23-2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作为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文化曾对周边各国产生积极影响。唐朝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七"与"十"两字颇为特殊.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中曾说:"在西汉时,七字书作十,中画甚短,与十字极相似."②张勋燎先生则对此作过详细考证,指出:在先秦时期,即秦统一之前,"七"字写作"十"型,而"十"字写作"|"型或者在"|"中间加一点,此时"七"字和"十"字在写法上尚有分别,但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后,"七"字仍写作"十"型,但是竖画较"十"字型较短,而"十"字也写作"十"型,"七"字和"十"字的区别极不明显,整个西汉两百多年,"七"字都保持了秦代常用的写法.  相似文献   
10.
“对质”一词来源于法学学科,但巧妙地回答了教育科学中对学生“要我学”至“我要学”转变后关于“我该如何学”的持续追问。“学习对质”是深化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能够达成学生以思考为核心目的之学习,可回应新时代育智问题,助力新时代学生学习。通过系统阐述“学习对质”的概念、内容、形式和结果,可进一步厘清“学习对质”的独特内涵。而梳理当前学习理论和实践变革发展需要,可肯定“学习对质”作为学习方法存在的意义。此外,要实现“学习对质”,应发挥教师“学习对质”的引导作用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对质”精神、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有效开展“学习对质”,“解构”并“重构”广义知识,积极扩展思维界限,不断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