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擦力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分析摩擦力的问题时,常出现以下问题:对摩擦力产生条件中和摩擦力方向中的“相对”二字的含义理解不深刻,常常错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一些复杂问题中,摩擦力是否存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等问题的考题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摩擦力也就成了各地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并且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其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对应于物理过程的转变及临界状态的分析。以下笔者就摩擦力的四类常见“突变”问题各举一例,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做功的教学,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A层次),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却频繁考查.在教学中,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摩擦力做功”的内容,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常出错,或者对问题束手无策.由此可知,摩擦力做功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做功感到困惑,对此,笔者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以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它变化无常,素有“魔鬼力”之称.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凡是有摩擦力问题出现的地方,错误率都比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学生对动、静摩擦力不分,乱套公式,摩擦力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难以判断.本文对摩擦力问题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分析,供初学者学习摩擦力时时参考,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5.
在“摩擦力”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对“摩擦力”这个物理概念理解不准确,没有抓住物理概念的特点,忽视了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忽视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如有学生认为: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2.“在任何情况下,静摩擦力皆可由公式fm=μ0N求得”,“静摩擦力总是在物体静止的条件下产生的”;3.“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只能对物质体作负功”等等。这说明对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同学们还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下面我们对摩擦力作详细的讨论。一、物体间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力,是中、高考的热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以及做功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力图帮助学生澄清事实并达到了与各位同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中,最难分析的是摩擦力.摩擦力是高一第一章的重点,在学习电场、磁场问题时,都离不开对摩擦力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分析摩擦力方向时,时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摩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是一种重要性质的力,在学习摩擦力知识及分析摩擦力方向的练习中,多数学生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摩擦力受力分析讲解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方便操作的摩擦力演示装置,能够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直观地显示出来,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正确的思维形成.笔者通过反复研究发现,利用带滚轮的演示小车和轻质弹簧配合,经过组合改装,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对于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不少学生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摩擦力的关键是:首先在于认识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其次,在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时,应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而不应仅凭感觉和经验来判断.笔者根据学生理解摩擦力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现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超 《考试周刊》2010,(5):191-192
对于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初中接触过.但在高中仍然是一个难点,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第一个“拦路虎”。学生普遍感到摩擦力这个知识难学,对一些相关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也是考试中的重大失分区。然而摩擦力在力学中又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学好摩擦力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加上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后的困惑的走访,认为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对于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怎样,不少学生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摩擦力的几种“被动变化”不理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随外界变化(受力情况)不同而被动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认识摩擦力的几种“被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的教学 ,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 (A层次 ) ,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频繁考查 .在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后 ,看起来都能理解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出错 ,或者束手无策不会解决 .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摩擦力做功的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做功感到困惑 .对此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实例说教有助于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静摩擦力是产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也就…  相似文献   

13.
有关摩擦力的考查在各地高考和各级考查中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力”这部分内容中,对摩擦力的理解也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对各级考查中有关摩擦力内容考查方式的探讨与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摩擦力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问车轮上的摩擦力方向怎样确定,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和教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物理学习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摩擦力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转变.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际上关于摩擦力概念转变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关于摩擦力迷思概念集中在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等方面;迷思概念的形成有概念本身、教师教学、教材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主要有认知冲突、类比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理解摩擦力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三大性质力之一,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力.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决定了摩擦力具有矢量性、被动性和突变性.学生在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方向上认识不清,甚至存在错误,确定摩擦力大小时存在困难.针对学生理解摩擦力出现的错误、问题,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归类.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是历年各类考试中的常考内容,摩擦力的突变的考题常有出现,且类型多,特别是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其大小与方向均有可能变化的情况对应于物理过程的转变及临界状态,在分析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对摩擦力"突变"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就高中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概念易出现的三方面误区谈一谈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做功引起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概念应用比较广泛、重要但却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通常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困难,却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往往是停留在概念的字面上做文章,或者只是举一些常规的事例。而事实发现,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摩擦力。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汽车,就与汽车有关的摩擦力和运动的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往往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引发他们思考和理解,能够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1重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充分运用电化教具、图表、模型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储备。   想象是头脑中对已有意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的意象的思维过程,它是最有创造意义的形象思维形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化训练。如教过重力后,可让学生想象“假如突然失去重力”后的情景;教过摩擦力后,让学生想象“毫无摩擦力”的世界。在分析物理现象和解题中,空间形象的想象、物理学图象的想象、特殊状态和物理学状态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