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的分析,本文从阿尔蒙德的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层次,即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水平、独立政治人格的形成、公民的法律契约观念和理性观念的形成五个方面阐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是伊斯兰国家世俗化的典范,其政治文化世俗化道路尤其为中东伊斯兰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研究这一课题,首先介绍土耳其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然后根据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土耳其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影响,最后对土耳其的政治文化世俗化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理论学术史通常认为,阿尔蒙德和其学术继承者白鲁恂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理论;而亨廷顿在1968年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强大政府论",终结了前者的主导地位。实际情况是白鲁恂的危机与序列理论不仅不是对阿尔蒙德理论的继承,反而和亨廷顿的理论有着较强的亲缘关系,两者一道终结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白鲁恂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经济社会现代化破坏了政治发展——民族国家的建构,造成五项政治发展危机,不同的危机到来顺序构成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从提高国家能力和政治文化入手解决危机、实现民族国家建构和政治发展。白鲁恂的政治发展理论也可以被视作是一种宏观的历史社会学理论,对于学术研究和当前世界政治的观察都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从阿尔蒙德起的政治文化研究发展至今,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联系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学术对话通道,同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作为政治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政治评价即政治价值观,在不同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其代表着不同的内涵,同时也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并最终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首次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从此,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新概念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文化理论描述了一种政治文化形态,并成为比较政治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提出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的价值目标,而且提出了历史发展进程、政治制度建设以及政治社会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路.公民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普遍的政治发展国家,能够对其深层政治结构问题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公民政治文化是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不可缺少的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如王权思想、人治思想、臣民意识等,则压抑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因此,要实现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由臣民转化为公民、由王权转化为民主、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为中国在公民社会的构建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因此,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转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领域中以理性选择为基点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政治学领域中以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为先锋的政治文化研究遭遇,一方面使政治文化研究获得快餐式的热销性发展;另一方面造就了政治文化研究与理性选择理论的碰撞,进而在理解文化生成的论题上呈现出矛盾性的双重进路:社会化积累进路与理性选择进路。尽管罗伯特·帕特南尝试以历史选择视角整合两种进路,但实证研究抽离了理论的历史厚度。政治学领域中的社会资本研究如若继续前行,必须明晰社会资本的文化主义转向造就的内在逻辑谬误并着力解决之。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指出,每一个政治体系都根植于对政治行为的特定导向中,这就是政治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政治心理与主观维度集合形式的展示。它赋予政治过程以意义和秩序,它包括政治理想和一个政体的运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有着其自身的成长机制。公民文化的发展程度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在从虚体公民文化发展为实体公民文化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政治精英的引导、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各界精英应发扬协商妥协的精神,勇挑重担,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民主既是制度的,又是观念的、文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既是其民主制度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文在阐述了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之后,以此为视角着重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文化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概念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政治行为和政治效能的总和。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关于公民文化,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同时,公民文化的文化意同于本文中政治文化和民主文化中的文化。而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关系以及民主文化与公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与实践中,民主发展都已突显其重要地位。民主政治发展是一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多个影响民主的客体中,文化作为重要变量推动或阻碍着民主的发展。民主与文化的复合决定着公民文化的形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是双向影响的,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便意味着动态多元社会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民主文化以多元方式存在,民主文化的多元性现状可以基于社会想象研究而得以澄清。在泰勒看来,特定时空中的社会想象赋予特定实践以意义,民主理论必须渗入并改变特定时空的社会想象才能产生作用,民主的路径依赖性使得每个民主社会都形成了其独特的把自己理解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方式以及符合这种理解的实践。每个民主国家的成员对其想象的共同体都具有强势的政治认同,而任何认同都是由他人的承认构成的,因而,各民主国家相互承认与尊重彼此的民主文化就成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atterns and interplay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orientations and socialization toward 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Chines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alongside China's mov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conducted in 12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2007. The analytic framework is adapted from the classic comparative studies on civic culture pioneered by Gabriel Almond and Sidney Verba.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conclusions made by this paper suggest alternative way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s civic actors to nurture active citizenship learning, to foster students as reflective and open-minded social agents, and to facilitate the growth of vibrant civil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进行批判性剥除,并植入适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理性精神、价值理念和技术规范。“善治”理论打破了权利义务二元分张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前瞻性和正确的导向性,契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以善治为目标,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整合创新,既能赋予我国政治文化以现代化、民主化内涵,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民主缺失的封建政治文化。"性善论"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其对宗法伦理思想的强化、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夸大以及对社会成员的个体义务片面强调,是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逐步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实现政治文明新的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