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     
中国抗炎是否成功,农村的疫情能否受控将是其中关键。国务院5月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是这场抗炎大战的另一个里程碑,《人民日报》引述温家宝的话说,“乡村的基础医疗设施脆弱,技术能力不足,疫情监督系统不完善”,虽然现在乡村地区并无爆发大  相似文献   

2.
黄斌  张剑  余军 《网络传播》2006,(8):38-39
中部崛起是一个历时较长并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大的新闻事件。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中部五省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今年5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中部崛起已经成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刘东阳 《青年记者》2016,(11):130-131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与时俱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题.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再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4.
春风携书香,书香送清爽。和煦的春光下,信手摊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的《中国抗疫简史》(新华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融融春意,瞬间照亮了每一行文字,也佛过心头,带来说不尽的暖。满目春光下,摩挲着洁白的书页,读思之间,深为中国几千年来抗击疫情的壮阔历史而感怀。《中国抗疫简史》从“疫病与巫术”“战争、动乱和瘟疫”“帝王将相直面瘟疫”“中国历史上的鼠疫”“皇帝与天花”“令人战栗的麻风与霍乱”“防疫抗疫思想的发展”“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等八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从先秦到清末的防疫抗疫的历史,总结了历代在防控疫情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奋勇抗击。档案部门也应该围绕和服务防疫工作大局,做好防疫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防疫档案管理意识202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各地区各单位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第一现场     
《中国新闻周刊》2003,(17):12-15
考察农村防治非典工作 胡锦涛5月12日在四川省考察农村防治非典。他指出,当前,“非典”疫情扩散的危险还没有消除;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十分艰巨。 防非典不做表面文章 温家宝5月  相似文献   

7.
张思雨 《新闻前哨》2022,(12):18-19
当前,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局部疫情仍时有发生。疫情的发生使得“无接触交往”成为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数字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地更加密切,智慧防疫常态化背后的数字鸿沟问题也在具象的现实场景中被放大。本文以新冠疫情为研究背景,基于抗疫防疫期间的一些智慧防疫措施,探讨数字技术介入应急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理下数字人和“余数生命”的对立以及数字鸿沟的存在对智慧防疫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重治疗、轻防疫”的观念6年中被改变,数百亿资金投入到疫情防控体系中,疫情信息在CDC、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共享  相似文献   

9.
刘洪 《记者摇篮》2004,(9):38-39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说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报告中提到的“三农”问题,即是农业增效(以前叫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岚 《中国记者》2023,(2):23-25
<正>多年前,乡村大喇叭是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进入21世纪,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和通信技术的飞跃,一些地方的乡村大喇叭逐渐闲置。2020年,通过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实践,进一步凸显了乡村大喇叭这种宣传形态在占领农村思想高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村村响大喇叭”栏目就是一个范例。栏目开播于2020年1月,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春节,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引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疫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发后,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积极行动,从防疫组织、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构建疫情防护网格,打响了全民共同“抗疫”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2.
陈楠 《新闻前哨》2007,(9):83-84
在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全国人民能否共同步人小康乃至富裕社会的核心问题。对于“三农”问题,除了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改革农业经济的管理与流通体制之外,如何准确、及时、有效地传播农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相对较大,而恰恰又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  相似文献   

14.
二月热贴     
《网络传播》2006,(3):72-73
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到延安老区与老区人民共迎新春,走乡村、看企业、进营房,看望慰问老区干部群众,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温家宝总理也在山东菏泽、济宁农村与群众共度了新年。从这个新闻中,包含着时代的深意,不仅仅是暖意,也有着对整个西部地区如何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科学发展的审视,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倡导了延安精神,我们应当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5.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后,海外一些媒体对会议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很大关注。荷兰各大媒体3月5日至6日普遍对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进行了报道。荷兰广播节目公司报道说,中国政府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8%的增长目标,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和谐社会,重视环保和节能,并强调要让农村富起来。中国政府还将大幅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投入。在台湾问题上,温总理对陈水扁日前有关“台湾要独立”的言论予以坚决回击,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要闻·信息     
新闻界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总理在读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乡村八记》后回信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见6月16日人民日报一版)6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中国记协等单位就此召开会议,座谈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座谈会上,首都部分新闻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代表纷纷谈到,温家宝总理对《乡村八记》的赞赏和  相似文献   

17.
雷婷  潘莹 《兰台内外》2020,(12):20-22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共同抗疫。17年过去了,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仍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在这场战役中,我馆以勇气、智慧与担当全力以赴地投入抗疫工作,深入挖掘防疫抗疫档案资源,对吉林省历史上的防疫档案进行了整理、编辑,形成了《吉林档案史料—非典专刊》。以史鉴今,档案记“疫”,为吉林省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动物防疫档案是动物防疫工作的见证和记录,是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原始记录材料的归档工作。做到动物防疫工作有档可记,有案可查,为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的控制、扑灭等应急处理提供宝贵的经验。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的重要性建立动物防疫档案是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  相似文献   

19.
孟亮 《新闻三昧》2004,(8):28-28
两年多来,关于河南省东南地区部分乡村艾滋病疫情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媒体在反思疫情发生的同时,也给予了当地农村艾滋病毒携带以更多的人关怀。然而,读了6月17日《京华时报》一则名为《“艾滋黑三轮”被劝回老家》的报道后,笔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2,(4)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标语在城乡基层疫情防控宣传、治理中被广泛使用。防疫标语与网络流行语深度融合,实现主流话语的社会化表达,通过网络群体传播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影响力。防疫标语以情感共振构建社会认同,这种话语模式通过对个体情感、行为的具体化演绎和对伦理关系的故事化表演,表征出疫情防控措施倡导的新社会规范,避免了因行政命令的生硬给民众带来接受压力,也通过情绪情感体验驱动了人们的行动力。“硬核”防疫标语对劝诫警示的粗犷化展现,是乡村政权等基层治理主体的权力话语生产,其强指令性色彩体现治理主体履行防疫责任的坚决态度和决绝做法。标语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层治理中发挥了较平时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新基层社会动员方式,化解官方话语困境,应探索完善标语在社会治理中的话语生产和传播途径,以实现官民话语融合和“两个舆论场”良性互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