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语用学哲学渊源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弥补.  相似文献   

2.
知觉符号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科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受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推动以及知觉和认知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影响,Barsalou针对命题符号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做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提出后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发生了身体转向,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认知语用学研究的身体问题在时代潮流中也亟待解决。从方法论视角转换上,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哲学认识论和脑神经科学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语用学身体转向的可能性;并尝试性地建构了第二代认知语用学,揭示出认知语用学身体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量则是英语学习者阅读和表达的前提,认知语言学作为认知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综合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形成的专门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模式等对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的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的主流语言学不同,它将可见的语言现象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相统一,因而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具解释力。基于此,从认知范畴的角度出发,从内部原因、充要条件、外部动力等方面阐述了突降辞格形成的动因及过程,并以范畴成员典型性差距为依据,解释了突降辞格鲜明幽默的交际效果得以实现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认知科学的坚实基础。认知科学包含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皮亚杰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并且建构出一套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而闻名,他的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的改革起了重大深远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挖掘其认知科学中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是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这一全新的哲学观基础上的,既非经验主义又非理性主义。这一哲学观的基本观点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神话作为语言的产物,是一种抽象概念的集合。对“自然力”、“自然和社会本身”的“想象”、“幻想”和“虚构”是神话产生的关键。在现实世界里,人们利用语言这一中介,经过人类的想象和幻想,按照现实世界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构建,创造出种种神话。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视角以玉皇大帝的形象为例分析神话体系及其仙话化流变。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篇的连贯性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各派必须讨论的问题,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对语篇的分析的独到见解又给这一门科学注入了新的知识。本文在心智连贯性的本质上,从动态认知过程、认知语境下的双向体验和认知隐喻等方面阐述语篇连贯在认知方面的形成机制以及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在认知背景下研究和探讨翻译过程是当今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这一研究以认知科学、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认知背景下翻译过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正确认识翻译过程的体验性、认知性、互动性及创造性本质,以期发现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使翻译过程研究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类认知的说明,都有合理性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那种"非此即彼"的全盘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它们,而应该采取"既—又"的综合多元论研究方法来分析它们。这对当前认知科学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的社会转向,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论述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影响,强调社会互动和符号互动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按照米德的思想,认知是一种态度,具身认知应以身体—世界—他人的互动为前提,研究姿态对话、符号互动、主我-客我互动和互动内化在认知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米德的认知思想的研究促进了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的社会转向。  相似文献   

13.
认知生成主义的产生有其认知科学的学科资源和现象学哲学基础。认知生成主义在挑战、批判并超越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目前已经至少发展出了三条理论研究进路:自创生的生成主义、感觉运动的生成主义和激进的生成主义。这三条并存的理论研究进路对认知生成主义研究的侧重点和结论各有不同,表明了当代认知生成主义研究呈现出复杂的“争鸣”现象。这些理论研究进路具有重要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但也暴露出一定的模糊性、争议性和不彻底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哲学反思,这对于揭示当代认知生成主义这一研究纲领的复杂性和对未来生成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验哲学是在认知科学大发展的背景中产生的,它对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从体验哲学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说起,讨论了对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培训即教师学习的过程,它必须以适切的认知科学为指导。而近年来,被誉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正在狂飙突进地席卷整个认知科学界,并将对人类的认知与学习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受其影响,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具身培训必将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教师具身培训是以具身认知为理论指引,以身心一体为基点,以具身互动为手段,以教育现场为境域,通过心智(认知)、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来促进教师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师培训样态。教师具身培训若要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施行过程中亟须遵循悬置与还原、体验、反思、人本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哲学是一门探求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的学科。伴随认知科学产生以来所形成的对心灵与认知本质的跨学科与系统性研究范式的确立,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进而成为当前最具活力的科学哲学分支学科之一。文章基于对《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考察,在细梳当代心理学哲学核心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本文评述了体验哲学的背景、重要原则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认知科学的身心二元观点在面对人的复杂认知时产生了教学的离身困境,即教学观念的离身性、教学设计的预设性、教学环境的封闭性三重困境。文章以国内外具身认知思想下的认知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从现象学、生物学、技术学三个视角的研究实例中归纳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特征,进而提出教学应从体验性具身技术开发、生成性具身课程设计、交互式环境构建三个维度促进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  相似文献   

19.
转喻是时间概念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相对而言, 时间隐喻的研究较多, 时间转喻的研究较少, 因 此,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时间转喻的类型及其概念化特征非常必要。 本文从时间转喻的体验哲学基础和时间 转喻的概念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强调对时间结构和时间表达进行研究本身就要求对此进行跨学科研 究, 要借助哲学 、现象学 、物理学、 认知科学、 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实证考察 。  相似文献   

20.
"语言模块"研究力图从生物基础和认知机制的多视角探索中为复杂的语言心理给出一个综合的解释.然而,第一代认知科学表征计算范式下的语言模块研究因受离身之困,目前推进艰难.未来我们应选择第二代认知科学所提示的新进路,回归到"脑一身体一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上",对语言模块进行具身性考察,并藉此全面关注语言模块的情境性、发展性和动力系统性,从而实现解释的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