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1597年春,李贽应大同巡抚梅国桢的邀请,来大同做客,历春至秋近半年。这期间他写作了不少诗、文,反映了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军事思想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社会大同思想,带有极强极高的哲理化程度。但从根本上说,他的大同思想具有鲜明的乌托邦性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大同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唯心主义的“博爱”哲学、资产阶级的自然人性论和“公羊三世说”(庸俗进化论在康氏唯心史观中的表现形式)这三个理论支柱不牢固、不科学。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大同苦乐观、大同平等观、大同仁爱观。康有为具体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其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批判了剥削制度,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大同之学”代表作为《大同书》.《大同书》成书过程很长,自1887年著《人类公理》,康氏几经修改,至1919年《大同书》单行本出版,前后长达30余年.康有为的“大同之学”早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已基本成型,并向学生宣讲,梁启超等一众学生深受影响.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宣传激进革命思想,实受康有为大同学说的感召;受梁启超的激进思想鼓吹,不少青年学子投身革命,实亦是康有为大同宣传的间接影响.所以,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康氏的大同思想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虽然康有为一贯主张君宪和保皇,但在那个波谲云诡的乱世,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由其主观意愿决定的.他未曾想到,相当一部分徒子徒孙,虽然受其思想指引,却挣脱樊篱,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辛亥革命最终爆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段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段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备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所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他试图推行民族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间的平等与自由;推行民权主义,实行权能分开、直接民权,使人民和政府的力量达到平衡;推行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发展实业和节制资本,使人民富裕、国家繁荣、社会和谐。孙中山的和谐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同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同时,把它和西方的一些理论杂揉在一起.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大同思想,其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基主要社会政治思想──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全面阐述,它的基本精神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它的基本原则有“天下为公”的公有原则、“人人平等”的人权原则、“去苦求乐”的人道原则,这三大原则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复杂的近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大同思想。《大同书》描绘了美妙无比的理想蓝图,但只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大同”一词在古代有多种涵义,因此,现代学者对古代“大同思想”概念的理解差别很大。从近代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对古代大同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出发,可以认为古代大同思想在外延上指《礼运》大同思想,在内涵上指晚期儒家吸收众家之长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思想资源。从古代到近代,大同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梦想目标。大同社会理想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主要受到康有为《大同书》的重大影响,在—些方面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表现出某种历史相似性,同时,这种影响在毛泽东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评析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可分为群体社会教育、物化社会教育、自主社会教育三个阶段或形态,并对各个教育 发展形态的特点及相互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物化社会的教育形态阶段,教 育以智育为主,教育的发展必将步入自主化社会教育形态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依靠统治者实行仁政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关注民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人伦规范和对人民进行教化,在政治上得民心。这一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社会对教育影响的大背景下,教育怎样消费成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信息高速公路下的教育消费者需要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作为导师,他们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因为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敢于挑战数字信息社会与不断自我学习并能提出问题的教师,才会拥有理想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分析,提出提高高校资源节约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完善激励与约束政策,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组织体系,加强高等体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等措施,并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内部合理配置和利用、区域吸收与辐射及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论,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目标是对小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打造学习型社会离不开终身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因为学习化社会是由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发展而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它以终身学习体系为核心和基石,由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构成一个共同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7.
增加教育经费,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长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与保证.改进、发展教育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行动.教育上不去,人才、科技和经济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制约.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及其发展.要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必须广泛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开发人的体能、智能与技能.全面奔小康,教育是关键,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目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发展教育则是必需、必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鄢克非 《海外英语》2012,(1):295-296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fucius and Plato’s ideal society that includes ideal social structure,ideal ruler and ideal administration,we can find their common desire to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We hope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人类最富理想和希望的一种活动。每个人都对教育有所期望、有所憧憬,只是理解教育的方式、深度和广度不同罢了。教育的理想可以有很多,有些理想在当前可能无法实现,但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充满着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影响,教育的目标逐渐偏离了本来应该追求的东西,教育崇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被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