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甚"组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型世言》"甚"组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量方法考察《型世言》一书“极”组五个程度副词的具体用法,详细描写、分析它们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并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以此透视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型世言》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珍贵语料。《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终不然”“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妨”“何不”“几曾”“还”这11个。《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大部分用在无主语句的谓语之前,表示“反诘”“没有发生过”“不,必”等语气,在结构上多为重新分析复合式,都可以修饰VP、多音节成分、肯定形式,部分可以和其他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程度副词12个:“极”、“最”、“至”、“太”、“大”、“甚”、“殊”、“弥”、“益”、“愈”、“逾”、“滋”。其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程度副词与其它先秦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的发现者是朴在渊和陈庆浩。《型世言》是陆人龙和陆云龙弟兄两人合作写成的作品。《型世言》的创作旨归和“三言”“二拍”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型世言》提供了自元末至明代末年的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作动词用的“竟”在历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其他用法,但一些用法陆续被时代淘汰,而作为副词的“竟”在明末的《型世言》中则用法多样。通过历时角度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竟”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跨类副词,乃至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型世言》:道德化的宗教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时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型世言》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人情世事,语言别具特色,较典型地反映出明末的时代特征。《型世言》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对近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型世言》中所出现的“被”字名,其特殊的形式构造更量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就《型世言》中的一些特殊“被”字句加以分析、研究,以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清《型世言》动词重叠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为主要研究语料,以其中的介词“以”为考察对象,进行较为详尽的调查、研究。意在考察《型世言》中介词“以”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同时结合其他文献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并采用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料,作历时和共时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唐代僧人义净译经中有一些词语用法特别,且较为普遍,但这些用法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所收录,如“详”用作副词,表示“一起,全都”;“交”作副词,表示程度,可释为“甚”;“激”作“论难”讲,“齐”作“达到”讲等。  相似文献   

15.
《(型世言)评注》是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回国”后的具有代表性的点校本,其价值值得称颂,但也存在一些瑕疵。本文从校勘、标点、注释三方面提出拙见,以为该书再版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很”类程度副词共有“很、挺、怪、颇、甚、十分、非常、好”八个,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采用计量研究方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能力、句法功能、适用句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型世言》词语札记丁晓山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十卷四十回,明末钱塘(今杭州)人陆人龙著,约刊于明崇帧初年。其刊刻时间略晚于冯梦龙的“三言”,而与凌初的“二拍”差不多同时。此书问世不久,战乱即起,朝代鼎革。故而书目未见著录,学者也未提及。湮没已久,不为人...  相似文献   

18.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三言二拍,《型世言》的研究力度热度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原因除了研究史的时长不及外,主要是我们囿于"人性解放"窠臼,无法对《型世言》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出应有的肯定,致令研究者的价值评判陷入尴尬境地,由此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充分展开。其实,只要我们把《型世言》置回明末思想文化场域,就会发现"人性解放"在《型世言》研究中的不适应,同时也可以发现《型世言》忠义主题之于拟话本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情节,敷衍成了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