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就是“以形释数”或“以数释形”。以形释数,即以“形”为手段,用它的直观形象性来刻画数的概念、揭示数的规律、分析数量关系,使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准确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并能数学地、富有创造地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
案例1: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中,教材呈现了一幅五种动物最高时速分别为48、113、80、40、72千米的条形统计图,图下的问题是:“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同学们看了统计图,接着看屏幕。于是,屏幕上播放出五种动物奔驰的场景。观看中,学生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3.
研究“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而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它具有四个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二是它强调学习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感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去培养、去呵护学生良好数感的建立和形成,使学生对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能进行“数学地”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壮荣  韦雨露 《广西教育》2012,(21):58-59,6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陈红 《今日教育》2008,(1):56-56
美国数学家哈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做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课堂中的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如何“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将现成的数学转化成做出来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8.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与“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常常用代数的方法去处理几何问题,也经常借助于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这种“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它可以把原来抽象的“数”借助直观的“形”来阐明中间的复杂关系,即“以形助数”;也可以把原来变化莫测的“形”用“数”来说明其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纸片材料“做”数学,让学生经历纸片材料的平移、折叠、旋转、比对、剪拼等操作,能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纸片材料“做”数学中可达成以下目标:获得突破数学难点的方法,诠释数学疑点;明晰理解数学原理的过程,揭示数学本质;经历高层次数学思维的体验,实现问题解决的动静融通.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2~5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渗透符号化思想。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用字母表示数和建立代数式的抽象过程,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关于结构、序和关系的科学,由计数、度量和描述物体形状等基本实践演化而来的,涉及了逻辑推理和数量计算。自17世纪以来,数学一直是物理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助手,以至被认为是科学的基本语言。"数""形"结合原本是一种数学解题策略,该策略分为"以行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其中,"以行助数"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以数助形"是以"数"为手段,以"形"为目的,也就是用几何图形来解析数量关系。本文将举例浅谈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教学就是组合问题的过程。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是思维活动的三个过程。更是认知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进而应用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问题的潜息点与思维的主动意识能否接火。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准具有一定的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之源泉。因此在教学上应变重点的“启发”为重点在拉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发问上。下面以圆的一般方程为例,浅谈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4.
整式的加减是初中阶段“式”运算的开始,从“数”到“式”,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应该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飞跃,是后续的方程、函数等内容学习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5.
高斯符号[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在"希望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带有高斯符号的问题.现基于高斯符号的几条基本性质,以"希望杯"数学竞赛中的几道问题为例,对带有高斯符号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梳理,其中包括关于高斯符号的基本知识、关于高斯符号的求值问题、含有高斯符号的议程等,并对各类问题的解法及注意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种思想,首先要知道使用这种思想的途径,然后把握“数”反映出来的“形”.把握“形”的能力包括空间想像、直观洞察、借助“形”来思考问题等能力,而这都需要将“数”反映到“形:.本文通过几个例题,谈谈实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趣数     
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数。 1 朋友数 毕达哥拉斯曾说:“数字是万物之本。”有人问:“什么是朋友?”毕达哥拉斯回答道:“朋友就是你的另一个我,其关系就如220和284。”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也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交流机会共同发展的过程,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秋英 《陕西教育》2011,(10):60-60,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28~P3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数、型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