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春梅 《现代语文》2013,(9):148-149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从基本理念上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体现的精神,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简称苏教版)。该教材不管是在体例编写、选文内容,还是在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上均有很大突破。为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突破,本文以《雷雨》这篇文章为例,来对比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情况。一、体例编写不管是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还是在苏教版的教材中,《雷雨》均被编写到教材的第四册,从这点可看出,对这部戏剧的学习以及鉴赏更加适用于高二学生。在学习和鉴赏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及知识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尽管该篇课文均被编写在高二教材,但在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对这篇文章的体例编写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戏剧鉴赏》课是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的一门,在该课教学中可能遇到课时分配、培养学生兴趣、剧目鉴赏等问题。因此,提出了要科学分配课时、充分利用戏剧影音资源、课堂即兴戏剧表演、现场观摩、针对不同剧目采取不同鉴赏方法等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基于此,笔者从荷塘月色的审美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兰瑞平 《教育艺术》2010,(8):60-61,59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典范篇目,其教学设计可谓不可胜数。当人教社的"普通高中教程改革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又一次把它选入"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并位居鉴赏第一后,其文学地位、阅读鉴赏价值以及深入审美的教学地位也就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读本》,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与高中语文新教材配套使用的辅助读本,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这套《语文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可是在实际教与学当中,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这套《语文读本》的教与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标与考核角度的变化,从素质或应试的角度,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的阅读与理解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面对教学中“素质的”与“应试的”的不同要求,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关于《红楼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发现《红楼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新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文章不错.耐咀嚼。我以为其有“微”可发之处,不在《教师教学用书》之所谓“选材立意大中见小.因小见大”、“道古论今,纵横联系”,也不在于《教案》之所谓“巧妙的铺垫、精巧的构思”——这些空泛的所谓“鉴赏说明”,不独《剃光头发微》专有,也不唯何先生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耿文超老师的《将进酒》课例鉴赏为研习课例,作为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的教学课例,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激发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激活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鉴赏文本、体悟诗人情思的良好学习效果。研习此课例,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
比较鉴赏法一般来说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鉴赏方法,既可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关作品的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下面以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两首元宵词为例,在诵读指导和内容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赏,加深学生对词人以及词作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笔者经长期教学实践摸索,认为比较鉴赏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1+X”是统编教材的阅读理念,以此方式可以进行同主题、同题材、同体裁文本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比较阅读。比起单篇精读教学,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形成文学眼光,提高文化视野。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将《望海潮》《扬州慢》两首宋词编写在一起,连接点是“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以描写音乐见称,历来为人称道,我在教学中运用鉴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来教学,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对《沉沦》与《青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故事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手法和风格等方面所存在的相似和差异,并揭示出造成这些相似和差异的原因,使得这两部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对探索文学创作和鉴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与《镜花缘》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镜花缘》不仅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镜花缘》发挥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一个女权社会的女儿国以及女子教育高度发达的黑齿国,大胆地提出妇女问题,并试图寻求妇女解放的出路,朦胧地反映了低层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了近代妇女改良运动的先声。可以说,《镜花缘》在妇女问题上比《红楼梦》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读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同时,它更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语文读本》不同程度的被忽视了,或束之高阁.或视而不见,或形同虚设,《语文读本》被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课时紧张、教学负担、升学压力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问题.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对《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认识不足.导致了《语文读本》在使用问题上的普遍“虚化”。  相似文献   

17.
散文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意象是课文鉴赏的关键一环。笔者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就联系了鲁迅的《秋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中窥到极具文学天才与时代责任感的两位伟人在散文诗意象艺术方面的灼灼才华。  相似文献   

18.
鉴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功利化倾向,笔者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古诗词,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必修3)的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为例,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这两首古诗,体会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种鉴赏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自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人物与目标。本文以阿城《洗澡》为例,来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