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与教材、学生对话,正确理解、掌握编者意图和学生学情,需要用审视的眼光来重组文本,需要学会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去取舍教学内容。这里笔者主要结合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这一课具体谈谈怎样取舍。首先,在备课取向之间取舍认真研读《孔子游春》这一课,就会发现有几个备课取向:从人物的了解来看,可以是走进孔子;从对比阅读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大体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这为教师从整个单元入手钻研文本、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本单元课文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联系,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主题单元式教学备课不仅要注意整体把握单篇课文,还应注重单元课文间的联系。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有关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黄金甜 《教师》2023,(10):18-2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为“双线组元”,将同一主题的课文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中,使其构成了系统化的阅读资源体系。对此,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细研课标、解读教材、紧扣主题、自主体验等角度,对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让学生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将不同的文本串联起来,使其领会文本中蕴藏的人文情怀、人生哲理、个人情感等,促使学生从浅表化阅读过渡到深层次阅读,提升其深度思考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编排,主题呈螺旋式上升,所以,我在教课时注意各学段间纵向的联系,从单元整组角度把握教材。最近五年,我在单元课整组整合授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中高年级课型大体都有了思路和模式;突出了"高效课堂",突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紧扣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备课时,紧扣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统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  相似文献   

6.
所谓"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的教学。"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倡导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树立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充分领会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在  相似文献   

7.
正一、潜心会文本,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应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对文本加以研读,用心阅读、潜心领悟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教材正确地、多元地、超越性地解读,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针对文本单元目标、课文  相似文献   

8.
张蕾 《江苏教育》2023,(46):62-64
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展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多文本阅读,有助于学生精准探究和全面把握主题意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多文本阅读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多文本阅读的读本和阅读任务,确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提炼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型:单元主题阅读分享课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采用读、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8篇同主题文一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看来,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窦桂梅博文《朝向"伟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而略读课文就是这项实践的阵地之一。略读不略教,强化单元意识,联通课堂内外;关注文本特点,合理取舍内容;把握"扶""放"尺度,尊重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让学生的认识、思考、理解、实践更加随心自如,更具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定主题,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以多种角度组合在一起,在多个文本交融的品读过程中,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围绕"主题阅读",从"文本激发‘主题阅读’的兴趣、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现实生活升华‘主题阅读’感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发掘语文教学资源,改进语文书文字资料匮乏的"薄"的缺陷,让语文书"厚"起来,让语文书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厚"实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文本(一)"1+N"篇目我们群文教学研究小组这次的研训主题是"基于单元目标的‘1+N’群文阅读课堂策略"。正值笔者任教九年级,苦于摸索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方法,单篇不容易教,群文更是有挑战,那就试一试,笔者选择的"1"就是九上第六单元《范进中举》。课内选文"1":《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语文教材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教学,更适合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在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梳理、归纳学习方法;再让学生在单元中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迁移运用方法;最后,补充同类题材文本,让学生拓展延读,巩固学习方法。这样,能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初始化工程,是语文备课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第一步如果没走好,将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严重后果.很多语文教师感慨:教了这么多年书,可每每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时仍然不清楚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正确把握教材文本,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已成为众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师生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共同的语文学习内容、言语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语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语文核心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运用,理解语文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体验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其价值取向表现为:语文教育思维由"演绎"走向"归纳",语文学习内容由"蓝本"走向"文本",语文教学文化由强调"德性"走向尊重"个性"。其核心特质是:知识有宽度,情感有温度,资源有广度,文化有厚度,结果有效度。其基本实践路径是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从现行语文教材出发.学习课文后,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原来需要12课时左右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压缩在8课时左右,剩余时间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样化的文本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推荐理由: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取舍、重构,挖掘出课程的核心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亟盼。《雾凇》一课的教学当给我们以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阅读文本都是剧本,《江村小景》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因是教材编者建议略读的课文,有些老师便省略不教了。其实,细细品读该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剧本知识,理解文本内涵,对指导学生写作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