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推动、高校参与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举办教育论坛、开展校对校交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进行联动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联动改革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人才、教育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文章立足于中俄两国高校多年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和基础.梳理了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方式,并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探析了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指明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各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省部共建高校的新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获得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应瞄准地方和行业重大需求,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积极探索高校与部委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是当前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必将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校企、校产、校地合作的内涵和现状,结合当前已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要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办学,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孝感孝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华孝文化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孝感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区域孝文化资源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孝感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有效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用户四者之间在各方面的深度合作,有效促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效推进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教育形式.而电气工程专业作为与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更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形成高校教育特色,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来打造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二者相互制约,互动共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行,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数量和质量与发展规模的不匹配、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培养理念与产业对接失调等,需要通过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根本、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人才考核标准、调整产业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民办高职认同度来突破高职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