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校共育作为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的家校协同意识不强、家校共育课程缺乏且形式单一、家校共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广州执信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并形成了“1+1+n”家校共育生态体系,主要实践路径包括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指引,以亲子沟通等六个主题为课程框架,以多元实践活动为落地平台。家校共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优化切实可行的落地路径,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共育课程、探索对于家校共育的科学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理解家校合作共育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前提,家校合作共育课程化是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思路。从实践上看,家校合作共育课程主要呈现出"社团—项目"型、"习惯—素养"型、"阅读—价值"型和"引领一服务"型四类课程模态,每一种课程模态下虽路径各异,但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课程活动总体上呈现出"开启共育主题,营造活动情境""突出主体意识,形成资源共鉴""创新活动体验,营造共育场域""进行活动反思,提升共育能力""树立榜样先进,共筑风气融通"等五个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甄建荣 《甘肃教育》2023,(10):47-49
家校共育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优化教育要素,疏通教育环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在养育和教育上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优势互补。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四所中学、331名教师、421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城镇学生家校共育工作的现状、问题、需求和期盼。同时,借鉴国内外家校共育工作实践,参考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家校共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张掖市家校共育工作整体向好,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认识到位,参与积极性高;同时笔者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家长期望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希望有更加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家庭结构影响下的子女教育模式成为家校共育的新课题,学校缺乏系统规划制约了家校共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张掖市实际,提出了邀请父亲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形式、探索“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成立家长学校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进程中,家校共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家校共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在实践中,可采取家校“开放课堂,优势互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沟通交流”“实践活动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学校引领”等方式促进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了解家校共育在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困境。应进一步丰富家校共育的思路和形式,满足家校共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虚拟化与实践化结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认知发展,明确家校共育各方的责任和基本目标,注重家校共育内容形式的创新,持续稳定地提升家校共育的价值,形成智能化的家校共育模式以及方法,凸显家校共育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家校共育实效,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统一家校共育认识;通过开发亲子阅读课程、挖掘家长教育潜能,做实家校共育过程;通过专业律师领衔、校本读物推广、物态环境优化及综合保障,搭建家校共育的立体平台,从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实现家校共育,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包括改革家长会议,更新家校理念;强化家长管理,实现家校共育;深度参与活动,见证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8.
寇玉菊 《教学月刊》2021,(4):63-64,F0003
家校共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在这一关系中,家庭与学校的目标一致,但职责却不相同。班主任是班级家校共育的核心,更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工作中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做好家校共育中的学习者、教练员、合伙人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践中,笔者通过优化共育理念,探寻共育方法,真诚委婉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提升家校共育效益,营造积极、和谐、奋进的家校共育的氛围,彰显出家校共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面世,使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虽然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当前的家校合作仍然存在着观念、责任划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妨碍了家校共育目标的实现。基于政策新规对家校合作的崭新要求,建构和谐文化有利于拓展家校共育的视野,赋予其新的涵义与方向。厘清责任边界,明确家校角色定位;强化专题培训,优化家校共育观念;深化家校合作,寻求高层次合作;搭建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共育方式。从而促进家校和谐共生,协作共育,实现全面发展而和谐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破解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促进家校劳动共育生态建设,文章首先阐述了家校共育视角下中学劳动教育困境,然后分析了家校共育视角下中学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家校共育视角下中学劳动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合力,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境。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话语权。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某区的120名小学家长为访谈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家校共育现状基本满意。他们认为学校对孩子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孩子在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展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应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增强家长的自我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家校共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力量,感受到了合育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共育的美好氛围。可是在家校共育中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种种遗憾,为了保障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我们应在共育中提升水平,找准位置,明确目标,让家校共育能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家校共育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让家校共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4.
家校合作共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教育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又赋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新的时代要义。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家校合作观念淡化、家校功能定位偏差、家校责任边界不清、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单调、家校合作缺乏实效等问题亟待破解。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填补政策空白,明确家校双方责权边界;制定工作计划,推动家校合作共育制度化;搭建家校合作共育平台,创新家校合作共育内容和形式;构建运行机制,推动家校合作共育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家校共育是全方位育人的必要途径。家校共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也迎来了家校合作共育新时期。学校需要在家校共育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家校共育打通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育通道,形成教育合力。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就家校共育的意义和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家校共育实践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成  向小琴  曹姗 《江苏教育》2022,(31):58-60
新时代教育要求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家校共育是家庭、学校互相合作,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教育实践过程。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应厘清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标指向、立场边界,采用科学的共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成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先后出台,将家校共育提升到立法高度,说明家校共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站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高度明确《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价值,并提出家校共育的三条路径,即厘清家校共育的本质属性,促进家校共育的正本清源;突出家校共育的政策支持,履行家校共育的法定职责;彰显全社会协同推进,赋能家校共育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达与"中国梦"的实现,对其进行全面和谐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实施家校共育.然而对于大学生的家校共育还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育方向上很难达到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来提升教育效果.鉴于此,应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强化家校共育建设,以期在各方面统筹合力构建宽广的沟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校共育是培养新时代法治公民的必要途径。通过建立家校共同愿景,家校生活形态互补,家校主题活动互融,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训练学生行为方式和养成法治思维,从而更好地知法守法护法。  相似文献   

20.
家校共育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家校共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原则,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在设计家校共育类班会方案时,要掌握好三个"尊重"原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家校共育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