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2.
王海东 《新闻世界》2014,(10):47-48
党报对稿件的文字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编辑在把关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差错,以提高报纸文字质量。一份党报容易出现哪些差错?本文以《安徽日报》2013年11月、12月两月的未见报差错为例,从五个比较典型的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报纸文字差错较多,严重影响着报纸的质量,广大读者很有意见,各级报社都在采取措施,不断纠正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笔者  相似文献   

4.
报纸差错大致可分为政治性差错、政策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三大类,其中最常见的还是技术性差错。在技术性差错中文字差错又占较高的比例。这种现象在地方报纸中存在,在中央一些颇有名气的大报上也时有所见。因此,讨如何减少报纸差错特别是文字差错这个报界的“永恒话题”,实有必要经常提醒,引起报界同仁的重视。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要减少报纸文字差错,首先要提高报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当前,“无错不成报”或“无报没有错”似乎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这恐怕与报界一些人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以为报纸出些差错特别…  相似文献   

5.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6.
报纸差错的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仍然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时一处重大差错的防范与否甚至能决定一份报纸的生死。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  相似文献   

7.
报纸文字质量差、见报差错多一直是令各报社领导最头痛的问题。我们河北日报也不例外。河北日报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采、编、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灭文字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9.
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毕竟是衡量报纸质量与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将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2年开展报纸“无差错月”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差错率明显下降。笔者作为报社检索报纸差错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到见报差错,在此将平时所见的文字差错择要归纳一下,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日报社从1984年底,在总编办公室设立了报纸检查科。日常主要工作是检查处理见报的事实差错、文字差错、校印差错及重稿差错等。设立职能部门处理报纸差错,这是过去没有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贯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党性原则和提高报纸质量有一定成效。事实差错是指读者来信对见报的新闻事实提出的质疑或揭发的报道失实问题。截至1986年10月底,共收到来信揭发的失实报道486篇,在已处理的175篇中,经查明属于部份和全部失实的137篇,占揭发总数的78.3%。对失实报  相似文献   

11.
报纸既是报道新闻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字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文字规范正确,才能保障新闻的真实可信,才能有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纸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其社会效果,降低报纸的信誉,损害报社的形象。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差错率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闻事实方面出现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抱着严谨作风,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字差错源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自身,具有严肃的品格,理应善待之.但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却有少数文字工作者忽视文字的严肃性,笔端不慎,识辨不严,造成一些文字差错.笔者在出版社做编校工作12年,在编校书稿、阅读图书报刊中,见到过许多的文字差错,感慨颇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是我们出版社编校人员常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避免文字差错,编校一张内容与出版质量俱佳的报纸是校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但是校检中经过那么多环节,差错还是经常见报.我认为,应从总体上分析出错的原因,全方位地抓住出现差错的环节,特别是抓牢易错环节,就会有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6.
从“万无一失”谈起郑梦熊经常听到社会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无错不成报”。这是人们对一些报纸差错多表示不满。其实,绝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消灭差错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前几年在一次中央主要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人民日报差错率很低,受到表扬。在那次抽查中,差错率...  相似文献   

17.
坚决纠正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 现在,“无错不成报”几乎与“无错不成书”齐名,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报纸文字差错的主要表现:一是用错字,二是生造词,三是措辞不当,四是语法错误,五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这些差错,不仅每天的报纸上有,而且几乎每个版上都有;不上小报有,而且中央大报也有;不仅文章中有,而且标题上也有;不仅副刊、广告上有,而且要闻版上也有。难怪人们要说“无错不成报”了! 纠正“无错不成根”的现象刻不容缓。去年光明日报开展消灭差错活动,因时半年,已有成效。我体会关键是抓好四件事: 其一,记者不写错。记者来稿有错,是报纸差错之源。消灭  相似文献   

18.
报纸出现文字差错,也是一种社会污染。消灭报纸差错决不是什么咬文嚼字的“雕虫小技”,而是事关新闻宣传质量和报纸生命力的大事。报纸文字需要综合治理。仅就稿件处理流程讲,至少需要把好“三关”。作者严把“书写关”。稿件书写得潦草,往往是报纸文字差错的“污染源”。有的作者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五”“王”不分,“3”“了”一样,“干”“于”相似,“土”“士”无异,让编辑简直像认天书一样猜字。编辑很是有些苦衷。有的报纸将。货款”误为“贷款”,将“牧区”误为“特区”,将“四川省井研县”误为“四川省井不开县”,将“电话一拨就通”误为“电话一拔就通”等等,原因之一是字迹潦草造成的。不是有家小报上还出现“31人注目”(应为“引人注目”)的笑话吗?这  相似文献   

19.
新疆报业这几年得到长足发展,报道时事,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一些报纸南于编辑工作疏忽,编校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文字差错,使读者阅读费劲,理解模棱两可,不仅影响了社会宣传效果,也使报纸形象受到损害。下面仅对一些常识性的差错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20.
有错必纠是苏州日报对报纸版面出现文字差错后采取纠错改正的一种传统做法,说来已有几十年历史了。有错必纠也是报纸版面上一个很小的栏目。它没有固定的报纸版面,有时纠错二三字,有时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