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源供给相对稳定,生源类型主要包括传统生源中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与非传统生源中的培训教育生源。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相对优越性及高职教育影响的逐步扩大,在制度规约范围内,高职院校在不同类别生源的定位中应坚持不同的价值选择,以实现不同类别生源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并扩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源危机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其影响因素较多,适龄人口数量下降是主要原因。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院校生源状况调查可知,高职院校生源下降有深层次原因。高职院校应对生源下降趋势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危机需要通过生源供给侧改革实现有效供给。基于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高职生源供给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作为供给侧的潜在生源选择职业教育之路的自主需要、开启技能学习的胜任需要以及进入高职院校的归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然而,从当前高职生源的重要供给侧——高中阶段学生来看,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没能激发他们主动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所需的自主感、胜任感与归属感。要实现高职生源的有效供给,需将其生源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聚焦于潜在生源自主性的培育,在普通教育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在开展方式上实现高职院校的“走出去”与“请进来”。通过激发潜在生源的自主感、胜任感与归属感,推动其成为“愿意且适合”的优质高职生源。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随着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与基础上追求社会生源个体发展质量,结合社会生源的特殊性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逻辑与现实路径,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与高职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源荒”使高职院校面临诸多困境,出现“生源荒”的主要原因是生源减少招生计划增多、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高职录取批次兜底、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特色不鲜明等.面对“生源荒”,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思路、搞好办学定位、加快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特色发展、提高管理效益、敞开高职大门、扩大生源范围等,从而破解“生源荒”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中普遍出现的生源危机,引起教育界与社会对高职教育未来生存和命运的担忧。通过对2012年各省高职院校招生情况调查,客观分析了生源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转型与创新,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开辟多层次、多类型生源渠道,走出生源危机,步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在近年来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的主景原因是结构性生源不足。单独招生考试是解决生源危机的良策。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的探讨对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源是学校的立身之本.优质、足量的生源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基地管理始终陷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境地,亟待有所突破与改革.精细化管理以数据技术为载体,以实现高效化、个性化教学为目的,开创了生源基地建设的新局面,建构高职院校生源基地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新一轮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课题.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从精细化管理目标确立、精细化管理流程设计、精细化管理监管与评价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生源基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剖析生源危机中高职院校首当其冲的原因,提出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宏、微观措施,即应对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必须回归本性,确定高职院校为高教体系中的必须类型而非较低层次;根除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偏见,调整制约高职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通高校壁垒,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间互融互通;在整合中坚持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本质,在竞争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招生问题:高职教育发展的窘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能否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生源状况维系的.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存在着“伪自愿”、低质量以及逐渐萎缩等问题.这种生源困局与固化的社会人才理念、矮化的高职教育层次和看涨的高职教育消费等因素有关.要走出这种困局,高校需有现代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高职教育视野,并力争逐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层次,施行高职教育学费的梯度普惠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