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15日,快书包网上书店董事长徐智明为出版业的听众讲了一堂课,讲出版企业怎样利用微博。商务印书馆的大礼堂,坐得是水泄不通,还有很多人站着,该讲座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微博可能改变一切的时代,即使我们不写微博,但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领导者,必须关注微博。  相似文献   

2.
微博营销:e时代图书出版营销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然 《今传媒》2011,(8):68-69
随着Web2.0技术的深入,以信息微型化为传播特征的网络交互平台——微博进入公众视野,微博营销发展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在海外,微博已经被大量企业作为营销的利器,而国内出版机构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并使用这一工具推销自己的产品。传统出版营销存在成本高、受众面窄、传播滞后等局限,如果将微博营销引入出版业,将有效提升传播效力,甚至引发一场出版革命。  相似文献   

3.
中西出版业法律调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了保障出版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出版法律法规,以法律来规范出版行为,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净化出版生态环境,依法制定出版业发展规划和出版经济政策,保护民族出版产业。通观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法律调控所关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均主要是对出版机构创办、出版物内容、出版活动的调控。本文拟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出版业法律调控方面的若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批判地借鉴别国经验,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中西出版立法之比较在立法机关的选择上,西方主要国家均采用两院制,如美国国会两院有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4.
也论出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创新是出版业变革的过程。这种变革是对传统出版业的扬弃。这一过程包括:革除旧的出版观念、出版制度、出版模式和出版方式,制定和提出新的出版理念、新的出版体制、出版模式和方法,建立起新的出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培养出版人才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磊 《出版科学》2001,(3):43-44
牢固树立出版人才事关出版业前途命运的战略意识。出版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出版强国存在的诸多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出版业不可能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作为,数字化、网络化难以实现,也无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出版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冲击。出版业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兴衰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出版人才队伍,编辑出版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才能在国际出版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6.
范军 《现代出版》2006,(2):16-20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在2005年中国出版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谈到对出版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有四个方面的“足够估计”,其中在第四个要有足够估计中论及西方发达国家在出版最新科技信息的内容上占有优势时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原如下:“目前,欧美期刊占据世界核心期刊的96%以上,反映科技进展的专业出版几乎被他们垄断。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应有的出版理念,更没有形成出版发行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我国没有承诺开放出版的情况下,仅版权贸易就已造成了巨大的出版逆差,如果现阶段就放开出版,结果可想而知。从长远看,如果我们在反映人类思想创造、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的专业出版中不占有一席之地,将有丧失话语权的危险,必将构成对我国化安全的威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出版界的重要职责。”这里,邬书林副署长是对全国出版业讲的,但我认为更是对大学出版社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出版社在反映科技进展、化创新的专业出版方面是国家的主力军,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我们这里所说的专业出版,主要侧重于学术出版。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中的重任,我们从国内出版业现状以及与国外出版的对比中可以得到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出版历史的发展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傅勤奎 《新闻世界》2011,(5):223-224
数字出版是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本文从传统出版业变革、出版业的竞争、出版业的赢利模式等角度探讨数字出版内容及其服务在整个数字出版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字出版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微言大义     
《出版广角》2014,(16):94
正中国新闻出版报微博文化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在夯实自身内容优势的同时,传统出版充分借助新媒介、新渠道、新模式助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进展。在2014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出版业与互联网的跨界对话,也令人耳目一新。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全新的产业发展视角,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将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杨琪 《中国出版》2012,(18):40-42
微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学者甚至预测微博将改变中国。作为文化领域重要产业之一的传统出版业,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发行及后期服务等四个出版活动中利用微博发展带来的影响,寻求新型商业模式的转型及未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初的现代出版业基本是由传教士们发展起来的。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出版书籍,创办杂志和报纸。这些出版活动在带来先进的印刷机械设备和出版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出版技术的革新和现代出版业的形成,并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中国新一代出版家,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杨会 《中国出版》2012,(14):53-55
随着《围脖时期的爱情》成功走向纸质出版,微博小说创作日渐引起评论者和出版业的关注。与传统小说相比,微博小说具有即时互动、语言凝练等优点。但追求新奇的故事使即时互动变成文字游戏,追求言简意赅使小说变成语录体文本。以新颖的形式取胜的微博小说,一旦走向纸质出版,超级链接和即时互动等形式优势不再凸显,出版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多媒体时代的出版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多媒体时代的出版业王涛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先后进入了出版的多媒体时代。纸、磁、光、电作为出版介质,广泛地运用于出版的各个领域,出版业实际上正在经历着一场媒体革命。一方面,一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公司不惜花费巨资于多媒...  相似文献   

13.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大题目,是海内外出版界非常关心且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作为<2000年度世界华文出版文选>的顾问之一,我有几点感想: 一是出版科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出版业来说,出版科学研究也是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在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给出版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出版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来自数字技术的挑战。网络出版正在改变出版的形态。有人把它看作是继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书业革命。正像人类历史上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曾经改变世界一样,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正在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全面“E”化的时代正在来临,出版业也不例外,而且出版业被认为是受网络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冷静分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找出它们不同的运行范式,对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传统出版业进入新时代。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分析出发,对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相融合的应用现状、应用探索等做出具体分析。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出版产业大脑的建设,以实现出版产业的创新产出和转型发展,推动出版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外出版业经济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版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依据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而制定的,协调出版业经济运行和处理出版领域经济关系的基本方针与准则。科学合理的出版经济政策,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出版业本身持续而稳定地发展,而且能有力地引导出版业积极为社会多作贡献。为此,本特对中外出版业的现行经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业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现在业界普遍认为出版业的未来就是网络出版,但是对网络出版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这一点,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的解构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在在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出版业整合的字样,其宗旨大都是要通过资产重组,成立出版集团,造大船,以增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整合出版业确实是出版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他们在提出整合出版业的时候,却基本上很少提及出版业的解构问题,从哲学上讲,解构是整合的前提,没有解构就没有整合,要使出版业真正进行整合,在观念上认真地对出版业进行解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连续读到《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的两篇文章,一是说该确立读者在出版业中的地位.一是谈要维护读者作为出版物消费者的权益,角度不同.立论相似,都是讲读者的重要的。这实在是说得太对了.出版离不开作者,离不开编辑.离不开这个那个,但最基本的是离不开读者,没有读者,出版物流通的基础就消失了.而据一些学者对出版史的研究.出版的形成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流通,没有读者去阅读,不流通,把书印出来存好藏好,确实是算不上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